【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5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0
讲课后达标检测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6·安徽铜陵模拟)读中国农业十二五“七区”战略格局图,完成1~2题。
1.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光热充足, 复种指数高
C.人均耕地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扩大耕地面积,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第1题,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主要是地广人稀,土壤肥沃,耕地集中成片,因此东北农业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较高,但生产较为粗放,单产较低;而且东北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复种指数较低。第2题,水稻喜湿热,我国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黄淮海平原主要种植小麦,A项错误;由于华南主产区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使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所以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该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B项正确;河套灌区主产区若大力引黄灌溉会造成中下游水量减少,影响中下游工农业发展,且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河套灌区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力引黄灌溉易引起本地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C项错误;甘肃、新疆主产区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扩大耕地面积容易加剧沙漠化,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D项错误。 答案:1.C 2.B
(2016·嘉峪关市三模)下图示意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1
A.生产规模小 B.科技水平高 C.商品率高 D.精耕细作
4.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施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第3题,该地区南部主要农作物是油棕、可可等热带作用,属热带种植园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技术水平低、经营比较粗放等特点。第4题,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大规模种植花生、橡胶等作物,会使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等问题。 答案:3.C 4.A
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下图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据此回答5~6题。
5.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 ) A.乡村旅游 B.民俗文化 C.家具制造 D.方便面业
6.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的产品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 ) A.土地资源丰富 B.水利设施完善 C.机械化水平高 D.特色产品质优
解析:第5题,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重渡沟村专业发展中最强的因子是自然资源,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乡村旅游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发展。民俗文化主要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家具制造主要利用当地的森林资源,但河南省森林资源主要是人工林而非自然资源,方便面业是利用当地的粮食资源。第6题,由于专业村专业化生产,需要专业的、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的产品有特色,产品质量优于传统农业村生产的产品。 答案:5.A 6.D
(2016·正定中学月考)下图示意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7~8题。
7.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8.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 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 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解析:第7题,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生产过程中需要
2
淋洗盐水,说明该地有土地盐碱化现象。三江平原不适宜种植棉花,故A项错误;珠江三角洲不适宜种植棉花,也没有明显的土地盐碱化现象,故B项错误;华北平原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明显的土地盐碱化现象,且农作物种类符合图示信息,故C项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明显的土地盐碱化现象,故D项错误。第8题,虽然鱼塘用水来源之一是淋洗盐水,但鱼塘生产过程中盐分增加不明显,故A项错误;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施用农药,故B项错误;该地将低洼地挖成鱼塘,可以减轻水涝,故C项正确;该农业生产模式会提高台田的海拔,降低鱼塘海拔,但区域整体海拔不变,故D项错误。 答案:7.C 8.C
(2016·沧州模拟)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 A.东部优于西部 B.耕作区优于林区 C.南部优于北部
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的是 ( )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
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 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 D.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第10题,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
答案:9.A 10.D
11.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地广人稀
解析:选D。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 二、综合题
12.(2016·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丽、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
3
(1)陕西省地形差异明显,其主要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渭北高原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红地球葡萄广受消费者青睐,当地政府欲扩大红地球葡萄种植规模。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4)请为拓展红地球葡萄消费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陕西省包括陕北高原地区、关中平原地区和陕南山区(包括汉中平原),地形复杂多样。第(2)题,渭北高原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要结合葡萄产地位置、地形和气象资料分析。渭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说明气候大陆性强;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且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等利于葡萄生长。第(3)题,支持的观点多从社会经济效益方面阐述,反对的观点多从限制条件和环境危害等方面阐述。第(4)题,拓展红地球葡萄消费市场,需要提高交通通达度和市场信息快速把握能力,拓展销售渠道和提高品牌效应等。
答案:(1)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以高原为主,中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山地为主
(2)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光热充足;降水较多,灌溉便利;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等
(3)合理。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或不合理。规模过大,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加剧旱涝灾害等。
(4)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加大营销力度等。
13.[2014·高考全国卷Ⅱ,T37(1)(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
解析:(1)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2)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3)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