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际投资的环境因素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都是影响国际投资的重要环境因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自然环境和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从而又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定。什么都不是单一而论的,要做好国际投资就要处理好这些问题。
而今,我国国际投资存在着以下几种新态势:
1.国际投资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以前,全球国际投资总额保持不断上升趋势,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爆发,国际投资保护主义再次抬头,主要以环境保护、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等形式进行限制,抬高了投资门槛,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免遭外来企业的冲击,但这种选择并不明智,短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2.环境问题与国际投资关系日趋紧密
环境气候问题一直是国际投资关注的热点,各国就此提出降低碳排放量、实施碳关税等措施。碳关税交易市场,就是在环境保护前提下产生的一个新兴交易平台。现在的投资环境不单纯指道路、基础设施等经济概念的环境,自然环境与投资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将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如空气净化装置、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3.跨国公司采取多中心化经营策略
当前,很多跨国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取多中心经营战略,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整合全球资源、提高跨国管理效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从而导致跨国并购风险很高。全球多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弱势企业的并购风险,在未来,全球多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将成为中国跨国公司制度与组织设计的主要选择。
我国国际投资现状大致可概括为:区域结构不均衡、投资效率低、技术水平低下、国际投资规模稳步增长、积累了一定的投资经验、产生向国际产业链上游投资的需求这六大点。
我国国际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投资总量偏低,区域分布不合理
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虽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仅约为全球总存量的2%,总流量约占全球的4%,与传统的欧美资本输出大国
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中国对外投资遍布170多个国家,70%投向亚洲,其中香港占了在亚洲投资存量的90%。而排在亚洲之后的是拉丁美洲,在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的90%又集中在其自由经济区,避税天堂之称的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其余的投资存量分布在100多个国家。投向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卢森堡等离岸中心的流量超过总量的70%,其中有相当部分通过返回投资国内的方式回流境内,对冲了境外投资流量。总的来说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过于集中,这种过分集中的投资地理分布,不利于投资风险的分散。 2.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中国对外投资结构没有形成合理产业结构布局。由于国内经济结构和企业的国际地位等原因,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如煤、铁、有色金属、石油等矿物资源领域和拥有较成熟经验的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由于国内没有很成熟的技术或相关经验、国外相关行业投资门槛较高、部分国家对中国在此类行业投资有限制等种种问题的制约下被忽略。这样不利于我国引进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无法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 3.政治风险不断增大
一是经常会遇到引资等政策临时变更的情况,使得本来即将达成的协议中止,让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二是我国的对外投资以到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政治风险较发达国家更高。如2014年,被中国企业称之为“新世界工厂”的越南发生了针对中国投资者和企业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再加上越南政府控制不力,给中方和其他外资带来的影响积重难返,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投资的良性发展。
由此,推动我国国际投资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 1.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
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是一个国家的跨国投资活动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对于我国轻纺和家电等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应采用独资新建或合资新建方式,这是因为这些产业在国内已经处于市场饱和,处在成熟阶段,企业所具有的技术、知识和管理优势相对比较容易转移。对于以高技术和创新为特征的行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应该采用合资并购方式,这是因为发达国家资金、
人才等配套实施方面比较齐全,具有技术上的优势,而且考虑到这些行业技术更新快、投资金额大、合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并购可以节省进入时间,能比较迅速地获得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拥有较多国际经验和实力的大企业,因为其对国际市场比较了解,熟悉东道国投资环境,为了防止这些优势的扩散,需要较强的控制程度,宜采用独资新建;而对缺乏国际经验的小企业,对国外经营环境比较陌生,宜采用合资并购,以充分利用合作者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对于本国优质资产十分重视的国家,应采取参股经营的方式,不宜直接采取收购方式,同时还应注意参股比例。 2.充分运用国际规则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首先,对外投资企业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各引资国的相关政策细节。其次,我国政府部门应积极的地通过WTO、自由贸易区平台等国际规则来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三,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进程,利用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贸易组织等平台阐明我国的立场,增加我国的话语权。
3.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政府部门应在健全对外投资合作管理制度、健全“走出去”信息咨询系统,以及完善“走出去”的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好服务。比如可通过借助研究机构等金融服务企业力量,加强对重点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等信息的收集、评估和发布等,以此建立起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建立海外投资保险机制,为本国投资者在海外投资分担风险。
4.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和对外贸易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以后,更需要重视的是基础的建立,对外投资与多外贸易紧密相连,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对外贸易人才就没有投资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和对外贸易人才的培养,充实内里,强化武器。 国际投资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 ,获得更多的全球化收益 , 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但它却不能对我国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资本的目的应是促进国内经济市场化 、 国际化从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升级 , 而不是让跨国资本发挥其垄断优势来挤占国内企业市场从而占领中国市场。
国际投资因素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