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届高教版高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雨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

十七 现代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 《雨巷》

学习要求: 12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

感。 3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建议学时: 二学时

第一学时: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第二学时: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

熟读并背诵诗歌,试着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二)知识积累 1

彷徨(páng)寂寥(liáo) 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óu chàng)颓......圮 (pǐ) .2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3

2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 颓圮:坍塌,倒塌。 3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其诗歌内容: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达他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风格上: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 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 《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 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

2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峰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

二、 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

“鸟” 的形象开始,这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

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3

2

2

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3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 “悲愤的河流” “激怒的风” “温柔的黎明”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 土地”象征着什么? 4 5

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3

2

6

(二)巩固练习 1

(1)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 感情?

(2)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 “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2

3

2

A

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

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

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

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3

2024届高教版高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雨巷)

2十七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雨巷》学习要求:12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建议学时:二学时第一学时: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f49e5lv7a0fvam2gyzr6h1tx45dea007j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