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下册)测试卷(十三)
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2节)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C.被污染的空气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D.稀有气体常用来作光源
2.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 A.氮气 B.五氧化二磷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 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硝酸铵晶体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5.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中,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B.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C.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
6.某同学做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其失败原因不可能是( ) A.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薄层细沙 B.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C.铝箔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铝箔表面有一层氧化膜
7.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把煤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 9.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是( )
A.都发光放热 B.都属于氧化反应 C.都放出大量的热 D.都达到着火点
10. 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11.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现有反应:乙醇十氧气点燃水十二氧化碳。 则此反应应该填充到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3.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14.A、B、C、D四只集气瓶内,分别装有空气、氧气、氮气、氢气。把燃
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发现A内木条照常燃烧B内木条燃得更旺,C内的气体燃烧D内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知,A、B、C、D四瓶气体依次是( ) A.氮气、氧气、氢气、空气 B.空气、氢气、氧气、氮气 C.空气、氧气、氢气、氮气 D.氮气、氢气、氧气、空气 1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 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6.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钠能在氯气中火葬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
17.利用下列原理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