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索与研究
一、理论依据 (一)《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科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 二、概念的界定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教学情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而有效教学情境讲究情境的有效性。
三、科学课有效教学情境的主要种类
教学情境可以不同角度分类。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情境的主要种类有以
第 1 页
下四类:
(一)有效问题情境。所谓“有效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学生现在接触的内容用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正是学生以现有知识和经验难以去理解和认识新知识和内容,从而使学生内心产生冲突。 (二)有效探究情境。所谓“有效探究情境”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知识,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有效学习情境。所谓“有效学习情境”是指经过周密计划后所设计出的一种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环境。学习情境的良好与否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成绩并且会涉及他愉快情绪的发展。心理学家盖拉格的研究发现,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影响远超乎其个人的才能,天资很高的学生,如果学习情绪不良,则会产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挫败的情绪。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
(四)有效讨论情境。有效讨论情境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组织学生开展定向式、自由式或辩论式的讨论活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会使问题研究得更深入,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通过讨论还可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在传
第 2 页
授知识上的不足,也能有效地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四、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意义和功能
(一)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知识是有情境性的,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使知识的学习由难变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
(二)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科学的重要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科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科学教学中有效落实这一理念,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探究兴趣。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境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五、科学课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学习欲望就会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也会收到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