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八髎穴结合通调三焦针刺法临床应用验案举隅
董 华 谢小男 代利利 沈怡婷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18(050)00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针刺疗法 八髎穴 通调三焦 功能性便秘 多囊卵巢综合征 黄褐斑 验案
《中藏经》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倪光夏教授提出“通调三焦针刺法”,以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通调上中下三焦之气,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八髎穴是膀胱经腧穴,包括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其临床应用广泛。倪教授在针灸临床实践中擅用针刺八髎穴结合通调三焦针刺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等,取得较好疗效,现择其验案3则如下,以飨同道。
1 功能性便秘
蒋某,女,47岁。2017年6月3日初诊。
主诉:排便困难20余年,加重1月。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4~5日一行,甚则7日一行,至某医院查肠镜未见异常。期间服用乳果糖、莫沙必利、麻子仁丸等,效果均不佳,遂长期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月前患者排便困难加重,伴烦躁乏力。刻下:排便困难,5~7日一行,粪质干,便后乏力,伴烦躁易怒,腹胀,盗汗,纳差,寐欠安,舌红少苔,脉细数。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润肠导滞。取穴及操作方法:
第一组穴:患者取仰卧位,选取百会、膻中、中脘、天枢、大横、气海、关元。采用0.25mm×40mm毫针常规针刺,予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膻中向上平刺0.5寸,行针使针感向胸部两侧放射,余针以得气为度,留针20min起针后针刺第二组穴。第二组穴:患者取俯卧位,选取次髎、中髎、下髎。采用0.3mm×75mm毫针常规针刺,将针体全部针入穴位后稍提出1~2mm,采用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使针感向肛门部传导,留针20min。1周3次为1个疗程。
患者诉6月3日针治当晚即有便意,随即解大便1次,粪质干,如羊屎状,余症状同前。继续针治3次后,1周内患者解大便2次,排便较前顺畅,腹胀减轻,仍纳差,予针刺第二组穴时加脾俞、胃俞,第一组穴同前。继续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大便1~2日一行,粪质稍干,纳可,寐安,无烦躁、腹胀、夜间出汗、便后乏力等不适症状。考虑到患者长期便秘,防止便秘反复,遂巩固治疗8个疗程。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现大便每日1行,量中、质软,无明显不适,纳食可,夜寐安。
按: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或排便不尽感。归属于中医学“便秘”范畴。中医认为,便秘病机乃大肠传导失常,气机阻塞,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三焦主持诸气,是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之通道,三焦通则肠道通。三焦亦为“水谷之道路”,是气、血、津液、精生化之所,三焦气化正常可进一步濡养大肠。同时,三焦总领五脏六腑,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中任何一脏(腑)气化功能异常,都可导致大肠传导失常[1]。本案患者辨证属气阴两虚型便秘,取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可通调上中下三焦之气,调脾胃,理气机,
升清降浊,益气养阴。天枢为大肠募穴,大横位于腹部,两穴配伍可通调大肠腑气,理肠通便;脾俞、胃俞为脾胃之背俞穴,与中脘俞募相配,可健运中州,调节纳食。同时八髎穴具有行气导滞、营阴阳的作用,其位于腰骶部骶后孔中,临近直肠,针刺八髎穴可以直接刺激病变部位,直达病所,此乃“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充分体现。现代医学也证明,针刺八髎穴能刺激副交感神经,缩短胃肠传输时间,使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加强,促进排便[2-3]。
2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孙某,女,24岁。2016年12月13日初诊。
主诉:闭经8月余。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色红,伴痛经。4年前开始出现月经紊乱,月经周期1~3个月不等,月经量少,色暗红,夹有血块,经前小腹疼痛伴乳房胀痛。曾至某院查腹部B超: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左侧附件区包块(畸胎瘤可能);乳腺B超:左侧乳腺小叶增生。性激素:T 1.28nmol/L,E2 254pmol/L,LH 12.40mIU/mL,FSH 6.86mIU/mL,P 1.42nmol/L,PRL 11.10ng/L。服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月经仍不规律,于2016年4月闭经。刻下:患者月经停闭不行,伴左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带下量少,额部多发痤疮,口唇毛发浓厚,纳差,寐欠安,大便干,小便尚可,舌紫黯,脉沉弦。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断:闭经(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经。取穴及操作方法:
第一组穴:患者取仰卧位,选取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子宫、血海、三阴交、太冲。采用0.25mm×40mm毫针常规针刺,予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膻中向上平刺0.5寸,行针使针感向胸部两侧放射,气海、子宫、关元、中极直刺1寸,行针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留针20min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