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职业健康occupational health):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的健康。
其首要的任务是识别、
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
以保护劳动者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当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
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的一类疾病。我国目前确定的最新的法定职业病共有十大类115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公布于2001、10、27,实施于2002、5、1日,在2002-5-12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了《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此后卫生部陆续公布、实施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等8个第一批配套的法规。
国家制定职业卫生一法一条例的主要目的在于:
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极其相关权益,保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可持续性发展)。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职业危害因素
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苯、氯、CO、光气等;(2)生产性粉尘:焦炭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2)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射频、微波、激光(5)电离辐射:X射线等
3、生物因素:霉菌、炭疽杆菌等。(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起;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职业危害因素的致病模式
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性损害,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对肌体产生职业性损害,遵从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
个体
工伤职业性疾患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
伤残或死亡
职业危害因素
作用条件的主要方面有:
作用条件
1、2、3、4、
接触机会:如生产中使用某一种有毒物质。
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间接途径,或由于意外事故;接触时间,以及一生中接触的时间段;接触的强度(浓度)。
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一种作业的员工中,
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
的机会和程度可有很大差别,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遗传因素: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有遗传缺陷的人,容易受某些有毒物质的作用。
2、
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包括妇女从事生产是所接触的危害因素对胎儿、乳儿的影响,以及未成年人,老人易受危害因素的作用等;
3、
营养缺乏: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如患有皮肤疾病可增加皮肤吸收毒物的机会,肝脏疾病影响其对毒物的解毒功能等;
5、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科学知识者,能较为自觉的采取预防危害因素的作用。
以上因素,统称为个体危害因素(host risk factors)。具有这些因素者,容易引起职业性损害,故称为易感者或高危人群
(high risk
group).从群体中鉴别此种高危者,使其避免接触危害因素或对其加强医学监护,是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各种职业体检)。
充分识别和评价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和其作用条件以及个体危害因素,并针对三者之间的联系,采取措施,阻断其联系,才能预防职业性损害,综合以上各环节,作出综合的危险度评估assessment),作为确定职业卫生工作重点的依据。
(risk
职业病的特点
1、
病因明确,即职业危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2、
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致病,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3、
--反应关系;
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5、
如能早期诊断,进行合理处置,预后较好,康复教易;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毒物与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员工在生产劳动中许多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生产性毒物,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一、生产性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一)、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形式1、原料:如苯、液氯
2、中间产品:如硝基苯、苯胺、光气等3、辅助材料:溶剂、催化剂等如氯苯4、成品:如MDI等
5、副产品或废弃物:副产盐酸、硫酸、废苯胺残渣等6夹杂物
7、其他:如伴生的分解产物(二)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形态
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但就其对人体的危害来说,以空气污染为重。1、固体
2、液体:如苯等有机溶剂。
以上两种如果不挥发,又不经皮肤进入,则问题较小。3、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4、蒸气:固体升华、液体挥发或蒸发时形成蒸气。凡沸点低、蒸气压大的物质都易形成蒸气。
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粒径多在6、烟尘: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
0.1u 的固体微粒。
0.1-10u
7、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由于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洒而形成。
粉尘、烟及雾统称为气溶胶(aerosol).
弄清楚生产性毒物以什么形态存在,不仅对了解毒物进入途径、制定预防措施,而且对于采集空气样品、测定毒物浓度均有重要意义,还须注意,就同一种生产性毒物而言,其存在的形态常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三)、接触机会1、原料的开采与提炼;2材料的搬运与贮存3材料加工及准备4加料5化学反应6、完成反应7辅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