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异常醒目,如梦境童话般的感觉成为很多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4、教堂前的铜雕塑
图6 柏拉仁诺教堂近景在华西
里·柏拉仁诺教堂前的小花园中有一座铜雕塑(英文),用来纪念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俄国空位时期集结志愿军(“第二民军”)抵御波兰侵略军的爱国者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波扎尔斯基和库兹马·米宁。这座雕塑是1818年由著名雕塑家И.П.马尔托斯完成的,最初被放置在红场中央,苏联政府认为该雕塑阻碍了阅兵仪式上军队的行进,于1936年将其移至教堂前。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最
初的设想是建造一群小礼堂,每一个礼堂代表一个圣人,寓意每到一个圣人的节日,沙皇就打赢一场战斗。但中间的一个单独的塔将所有空间整合成了一个大教堂。传说伊凡手下一个失明的建筑师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阻止了他继续为其他人建造新的宏伟的塔楼。最近有人推测撒马尔罕的帖木儿纪念碑或喀山的科沙里夫清真寺的一些元素被运用于圣华西里教堂。因为这座清真寺是喀山汗国的主要象征。然而最初这座
图7 清真寺的形态无人知晓。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托,为纪念其对喀山汗国的征服而于1555年和1561年之间建造的。1588年,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沙皇在该建筑中一位俄罗斯东正教圣人华西里·柏拉仁诺之墓东上方添置了一个小礼堂。此后,该教堂就被人们普遍称为“圣华西里教堂”。柏拉仁诺教堂位于红场东南部,对面则是克林姆林宫的斯巴斯卡亚塔。教堂虽不巨大,却在一个地基上集合了九间礼堂。该教堂的设计跟随了同时代的穹顶教堂风格,尤其是科洛缅斯科耶的耶稣升天教堂(1530年)和季亚科沃的施洗约翰斩首教堂(1547年)。
5、建筑风格
图8 这个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
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图9 这种建筑的第一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
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
面显得灿烂夺目。
在内部装饰上也极具特点,墙面往往铺贴彩色大理石,拱券和穹顶面不便贴大理石,就用马赛克或粉画。马赛克是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成的。为保持大面积色调的统一,在玻璃马赛克的后面先铺一层底色,最初为蓝色,后来多用金箔做底。玻璃块往往有意略作不同方向的倾斜,造成闪烁的效果。粉画一般常用在规模较小的教堂,墙面抹灰处理后由画师绘制一些宗教题材的彩色灰浆画。
柱子与传统的希腊柱式不同,具有拜占庭独特的特点: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多为忍冬草。
图11 图10
莫斯科圣巴西尔大教堂是一个坐落在红场东南部的多穹顶教堂,对面是克林姆林宫的斯巴斯卡亚塔。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建筑,通常被人们看作是俄罗斯在欧洲及亚洲間独特位置的象征,经历过多次翻修。如今,圣巴西尔大教堂已经成为了莫斯科城内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
圣巴西尔大教堂是受由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万四世的委托,为纪念其对喀山汗国的征服而于1555年和1561年之间建造的,传说伊万四世在位时暴虐成性,因此后人经常称他为“恐怖伊万”。 1588年,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沙皇在该建筑中一位俄罗斯东正教圣人华西里·柏拉仁诺之墓东上方添置了一個小礼堂。此后,该教堂就被人们普遍称为“圣华西里教堂”。
這个大教堂由建筑师Postnik Yakovlev(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設計,它最初的设想是建造一群小礼堂,每一個礼堂代表一個圣人,寓意每到一个圣人的节日,沙皇就打贏一场战斗。但中间的一个单独的塔将所有空间整合成了一个拥有九间独特的
礼拜堂大教堂,每间都自己独特的穹顶,跟随了同时代的穹顶教堂风格,尤其是科洛緬斯科耶的耶穌升天教堂(1530年)和季亚科沃的施洗约翰斩首教堂(1547年)。教堂从外部看起來不仅十分壮观,而且色彩极其丰富,圆形屋顶更是异常醒目,如梦境童话般的感觉成为很多设计师的灵感來源,形成了东正流派。传说伊凡四世对这所教堂如此满意,以至他命人将该教堂的建筑师雅科夫列夫弄瞎,以阻止他为其他人设计出同样美丽的建筑。
二、外部设计
图12 图13
从图片上就可以看出这座建筑的鬼斧神工,从整体到细节无一不是精雕细琢,瓦西里大教堂位于红场的南面,曾经叫圣母大教堂,后来改名为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因为一位叫瓦西里的东正教修士曾在这座教堂苦修终生。“勃拉仁内”在俄语中是仙逝升天的意思,所以有人称此教堂为“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由伊凡大帝下令建造,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纪念这8位圣人才修建了这座教堂。 瓦西里大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没有正面、侧面和背面之分。教堂中间是一个带有大尖顶的教堂冠,周围分布着8个带有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圆顶,再配上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风格独特。那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同样教堂,伊凡大帝残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筑师的双眼,伊凡大帝也因此背负了“恐怖沙皇”的罪名。
1、背景事件
红场形成于15世纪90年代,当时叫“集市”。是商人交易的地方,17世纪七八十年代它改称为“红场”,即“美丽的广场”之意。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了举行盛大庆典和阅兵的广场,莫斯科的城市建筑呈环状,从中心到四周,一环套着一环,大小近4000条街道,四面八方都可以通向市区中央的红场,大教堂紧傍克里姆林宫。 瓦西里升天教堂
1555~1561年,由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这座教堂是为纪念16世纪中叶俄罗斯国家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征讨,战胜和兼并喀山罕国而建的。后因曾有一个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勃拉仁内”在俄语里是仙逝,升天的意思.这座教堂因其外貌的独特和华美而举世闻名。它是显示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的丰碑。
2、钟楼
图14
在圣巴西尔教堂的一侧,坐落着一栋与之呼应的钟楼,雄伟而优美。在中世纪,去教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依靠其聚敛的大量财富建成了大量优秀的教堂建筑。这种巨大的花费和地位上的崇高是其他建筑难以相比的。同时,与天堂更为接近的朴素想法则要求教堂建筑尽可能的高大雄伟,在创造了令人敬畏的巨大内部空间同时迎合“更加与上帝接近”的宗教思维。教堂的宗楼在过去往往是一个城镇的制高点,除了指示时间的作用外,还往往承担了报警、宣告重大事件发生等向当地传递重要信息的作用,这也是钟楼造的高的功
能要求 。
3、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