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及对策思考——
以新兴媒体为例-就业指导论文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及对策思考——以新兴媒体为例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及对策思考*
——以新兴媒体为例 刘子婧张雨涵黄益辉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四川省成都理工大学10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70份,有效回收率为87%。全部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当前部分大学生怀疑新媒体信息的真实性,质疑新媒体的权威性,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混乱,对社会的信任度下降。针对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净化网络环境,新媒体应提高媒介素养,强化“把关人”的角色,大学生应提高思辨能力,从三个方面努力,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价值观引导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40 0引言
新媒体是以信息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它是区别于报刊、广播、影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兴传播方式,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
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简言之,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介,信息化体现地更为明显,它变得更加开放,几乎成为了整个社会和时代不可缺少的工具。
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64.1%,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学生群体占比为38.8%,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在职业结构上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二者结合不难发现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
本次调查主要问卷抽样调查进行研究。其中,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进行抽取的。分层抽样,即将大学生按照性别、年级、专业分层,然后采用随机抽样,分别在所分类别中抽取一定人数成为调查对象。通过以上方法,实际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0份,有效回收率为87%。 1分析过程 1.1描述性分析
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见表1。
1.2探究性分析
1.2.1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大学生更乐意接受的信息传播形式 由表2可知,在870名大学生中,73.3%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国内外时事和最新社会动态。对于接触大众传媒的频繁程度,64%的大学生选择“手机”,30.6%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只有2.3%的大学生选择“电视、报刊”,0.8%的大学生选择“广播”(见表3)。新媒体“无屏障”即时传播的特点,使大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也更乐于接受新媒体上传播的信息。
1.2.2部分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价值判断
由表4可知,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了解客观环境的状况、增加各方面的知识、改变观念影响行为、消遣娱乐缓解压力。在870名有效调查对象中,在学业、就业观方面,对于网络上经常报道就业困难形势下常有研究生当保洁工人等新闻,67.1%的大学生选择“对自己影响不大,人生的规划有很多种,别人的例子只是参考”(见表5)。在消费观方面,对于每年淘宝网上的“双十一狂欢购物节”消费,51.2%的大学生选择“不会跟风消费,自己网购有规划”(见表6)。在恋爱观方面,对于网络上不断报道的娱乐圈“模范夫妻”感情不
和甚至离婚的消息,43%的大学生选择“别人的感情和我无关,我仍然相信爱情”(见表7)。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有自己独立的主见以及事实求是的态度,说明针对新媒体,在学业就业观、消费观和恋爱观等价值观上,大多数大学生坚持了自己的价值取向,理性思考问题。
1.2.3部分大学生怀疑新媒体信息的真实性
由表8可知,在870名大学生中,对于新媒体报道的内容在哪方面最应增强,52.3%的大学生选择“真实性”(见表8)。对于新媒体报道的内容及其观点,55,1%的大学生选择“真假难辨”,只有8.1%的大学生选择“完全相信”(见表9)。说明大多数大学生不相信新媒体报道的内容,怀疑新媒体信息的真实性。
1.2.4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混乱
由表10可知,在870名大学生中,对于当前新媒体表达的主流价值观,52.4%的大学生选择“求真务实、勤劳朴实的价值观”,49%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8.5%的大学生选择“追求自我、物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25.2%的大学生选择“价值观混乱,不存在主流价值观”,23.5%的大学生选择“传统儒家价值观”,10.3%的大学生选择“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见表10)。这明显与国家大力推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说明当代部分大学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