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甚至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审计岗位,没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到企业管理与经营领域,使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很多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审计当成是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认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限制了他们的职权,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企业领导不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削弱内部审计的力量,使内部审计制度发展缓慢。 五、推行内部审计外包在国内发展相应对策 1.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管理层应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白,外部审计师是来帮助他们而不是来抢他们饭碗的,消除担忧,增加信任感,使内部审计师真正接纳外部审计人员,通过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来弥补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的弊端。 2.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 制定内部审计指导性规范,使内部审计服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3.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 内部审计外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决策分析,考虑是否开展外包以及外包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根据审计署规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职能完全外包会产生很多种后遗症。因此,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成本效益作出决策。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可以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的形式,借助注册会计师完成依靠内部力量无法完成的工作。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等方面可以采用“审计管理咨询”的形式。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当然,更多企业可选择合作内审。在此形式下,企业保留较少的内审人员,通过与外部审计师的合作获得许多内审工作所需要的职业判断和知识技能,为企业节约了培训费用。内审人员能够利用外审人员开展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审工作,并就审计方式、审计目标等问题达成一致,内部审计人员还可把握审计建议的可行性,确保审计工作结果符合企业的特定情况,更具针对性。 公司正确选择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可以有效降低外包风险。首先,应选实力雄厚的专业机构,避免选择资质较差的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其次,应考虑专业机构的的执业信誉,这是为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保证;第三,应了解专业机构在本行业审计的专业水平,必须具备相应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满足公司复杂而专业的审计工作要求;第四,是专业机构的收费标准,收费过高的外部专业机构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收费过低的外部专业机构可能达不到要求的内部审计目标,因而一般选择收费标准适中的外部专业机构。 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来决定。但是成本将不再是企业管理层作出决定的唯一依据,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4.要做好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控制 开展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节约企业内部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但同时也要警惕其伴随的风险。作为内部审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着重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机构选择、合同审查、监督控制等方面做好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同时审计外包双方应及时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和信息,以保证外包目标的实现,降低审计外包的风险。 六、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着重成本与经济效益平衡以及风险管理的审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风险控制成本也逐步增加,然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以最低或合理的成本有效地管理风险,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一大挑战。此外,如何执行风险评估?多久执行一次?如何确认企业该关注的风险都已被关注?风险容忍度是否合理?如何确保风险评估结论的关键风险正是企业应关注的关键所在?所辨识的关键风险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如消除、转嫁、降低或者直接承受),才能协助企业达成其目标?一连串让人应接不暇的问题,却是未来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并且必须以实实在在和稳扎稳打的态度来谨慎应对。国外审计实践清楚说明,风险治理已经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也进一步明确了此项内容。 2.更为独立且多向发展的内部审计从业方式。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0年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修订,其中明确内部审计通过向机构成员“提供分析、评估、介绍、建议和有关被审查活动的信息”以达到内部审计目标。同时,对内部审计的从业方式也仅仅做了“系统的”和“合规的”两方面的规定;也就是说,任何从业方式,只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均可采取,以 方便其将最新的技术运用于审计过程中,以便更为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内部审计将由原来的事后检查、比对、评价等职能,转变为以达成企业目标自上而下地评估企业整体经营流程出发,来辨识、管理、监督风险,以及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咨询的职能,因而,内部审计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 3.内部审计功能的成员背景向多元化发展。 面对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投资大众、企业管理层以及相关利益团体等对内部审计的期许,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协助企业在目标达成和风险管理之间取得平衡,还要适当地成为CEO和CFO的战略伙伴,为审计工作之目的整合协调各部门的意见,全面了解企业整体经营流程,并熟练运用最新技术执行审计工作。众多的期望和要求,都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强化审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多多涉猎和学习诸如财务会计、企业治理、专案管理以及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更多不同背景、学有专精的人员,例如财务会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治理人员或者风险治理专家等将紧密协作,共同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内部审计和咨询服务。 4.分包或外包方式成为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功能的重要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的重要性,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对广大的需求市场而言可谓供不应求;此外,有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尚无成立内部审计职能的能力或资源;或者即便有,但也不足以满足眼前的需要;或者是培训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快速成长的速度。 结束语 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都因受托经济责任产生而产生,又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公司治理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提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内部制度安排。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其地位已经被提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的高度,它是治理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石,有效的内部审计才能保证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外包是社会经济 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的结果。将内部审计外包,不但可以利用外包机构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经验为企业服务,而且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内部审计外包,是公司理性选择的结果,正确看待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助于内审作用的最大发挥。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还在着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分析研究我国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对于缓解我国内部审计发展中的矛盾,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巧良,杨蔚,邹伟.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评价功能研究[J] .商业时代,2006,(31):41-43. [2]王琴,苑振前.试论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月刊,2007,(6):27-28. [3]冯永梅.内部审计外包的策略分析[J].财会月刊,2007,(9):61-62. [4]杨瑞龙.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刘国运,胡艳丽.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5,(5):49. [7]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经济,2006,(5):119. [8]曹亦云.内部审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 J ].会计之友,2010,(4):57-59. [9]钱光明,李士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0,(6):66-67. [10]孙梦颖.企业内部审计就外包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8):90-93. [11]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11-18.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