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温病学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概念、特点及发展规律

概念:温病是由 1 感受温邪引起 ,2 以发热为主症 ,3 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 是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

特点: 1 温病特异的致病因素 2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规律性。

温病发展过程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温病发生发展总是趋势是:病位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正气由实致虚。 二是其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主要表现在其病变过程可用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血分证 或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来概括。

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病急,传变快;二是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三是易化燥伤阴;四是易内陷生变,而 出现一系列重险证候,如皮肤斑疹密布,腔道出血,神志昏迷,手足抽搐等。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

二、发展概况、时期:

(一)战国~晋唐时期(萌芽时期) 此期无专门的著作,温病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初之气,地气迁, 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关于病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冬伤于 寒,春必病温」 ,是伏气温病的理论依据。关于季节与温病发病的关系, 《素问.热论》 :「凡 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暑」 与四时温病的命名有密切关系。巢 元方《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二)宋金元时期(发展时期) 金元时代中医学术领域出现了学术争鸣的局面, 在热病治疗上有所突破。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 刘河间 (守真 ),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的观点,组创新方。提出: \六气皆从火化 \。\六经传

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

\,认为热病初期,单用辛温解表,足以误人,从而

创制双解散, 防风通圣散等方剂, 为治疗热病开创了清热解毒先河, 使温病的理论和临床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 \,后世有 \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 \之说。

(三)明清时期(成熟时期) 明清时代对温病的认识更加深化, 理论日臻完善, 治疗上不断丰富, 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比 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使温病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五大特点学术思想:明末.吴又可 (有性 ),继承前人学术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写成第一部传 染病学专著《温疫论》 ,提出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 气所感 \。说明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是自然界另有一种特殊物质

--杂气中的厉气所致。不同的

病的厉气也不同, 又指出使人的病气亦能使动物得病, 而不同种属的动物之间对病气的感受 性不同,说明厉气致病既可人畜共患,又有一定的选择性。叶天士《温热论》创立温病辨证 论治完整体系的杰出代表。吴瑭《温病条辨》 ,并于条文之后加自注,把方药附于证后,是 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温病学专著,成为后世学习温病学的必读著作。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 制订三焦分证治疗大法;对温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进行归纳,组创了不少温病方剂,便于 临床运用和推广。

三、温病的分类

其分类在于执简驭繁,有利于指导辨证与治疗,及学习与研究。

1. 根据病证性质分类 依据是否兼夹湿邪, 可将温病大体分为纯热无湿的温热类和有热有

湿的湿热类。

温热 类温病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疫疹、疟疾等。

湿热 类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霍乱等,这类温病起病较缓,兼备湿热证候,初起时热 象不十分显著,湿邪偏盛或转化为寒湿时,易伤阳气,湿热化燥化火,可耗伤阴津,病程较 长,缠绵难愈。治

疗以清热祛湿为主。

2. 根据发病的迟早及表里不同分类

感邪即发 ,病发于表的为新感类温病,初起以表热证为主,无明显的里热证候,如风温、秋 燥、大头瘟、烂喉痧等。

感邪后邪气伏藏, 过时而发 ,病发于里的温病为伏邪类温病, 初起以里热证为主, 若无新感 激发,一般无表证,如春温、伏暑。 3.

根据病发部位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肺系温病包括风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 脾胃 (肠)类温病包括以脾胃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湿温、暑湿,病变始发于阳明的暑温,病变集 中在肠腑的霍乱等。 不能单一归属其脏腑的温病有春温、伏暑、疫疹、疟疾等。

四、病因与发病

新感温病 是指感邪后立即发病, 且病发于表的一类温病, 属新感温病的有风温、 秋燥、 暑温、 大头瘟、烂喉痧等。

伏邪温病 则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 逾时而发, 病发于里的温病,属于伏邪温病 的主要病种有春温、伏暑等。

一、病因 六淫中的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暑湿病邪、燥热病邪、伏寒化温的温 热病邪等总称为温邪。此外,疠气、温毒、疟邪等,也具有温热性质特点,仍属温邪范围。 二、发病 (一)发病因素

体质: \瘟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自不相染。 \体质因素还包括 发病后的转归。

自然:包括环境及地域因素 社会:包括经济、营养、体能、卫生习惯、设施,防疫制度等。

(二 )感邪途径: 空气相染, 从呼吸道入侵; 饮食相染, 从口入侵, 可直犯脾胃及肠道而发病; 接触相染,从皮毛入,与具传染性者直接接触,邪从皮毛而入,染易其人。 (三)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 特点:初起病邪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 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

伏邪温病 阴精不足的体质易患伏邪温病 特点:病发即显现出一派里热证候,若无外感 激发,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内郁证候为主要表现。 其传变趋向是: 伏邪由里达表, 则邪势衰退, 病情好转; 或伏邪迸一步内陷深入, 病情加重。 伏邪温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五、 温病的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

叶氏根据温病病机的演变规律,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自己的实践观察,

结合《内

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其引申发挥,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以卫气营 血的生理功能为基础,将卫气营血的表里层次用来概括病变的浅深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一)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理

l. 卫分证 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肌表,引起卫外功能失调的一种证候类型。 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 浮数等。

确定病邪在卫分的依据, 是发热与恶寒并见, 一般是发热重恶寒轻。 口渴与否是判断卫分证 寒热属

性的重要症状之一,口渴说明所感为温邪。 因此将发热,微恶风寒, 口微渴作为卫分 证的辨证要点。

病机变化:温邪初袭卫表,邪正交争于卫分,肺合皮毛主一身之表。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 肺经,卫分首当其冲。

其病机变化一是温邪对人体的作用,即卫受邪郁,肌肤失于温养,而见恶寒。邪留肌表,卫 气受阻,郁而不伸,腠理开合失职,则无汗或少汗。温邪袭表,阳热上扰清空而头痛。肺经 热郁,清肃失司,则咳嗽。温邪伤津则口渴。二是正气的抗邪反应,即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而发热,虽然温邪抑郁卫阳而恶寒,但因温邪属性为阳热之邪,故恶寒较轻而短暂。 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郁卫表,肺气失宣;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转归:不同的温邪侵犯卫分,症状各具特点。温邪犯卫,病变层次最浅,一般病情较轻,持 续时间较短,若正气末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温邪受到顿挫,可以从表而外解。若感邪 过重, 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 温邪可从卫入气; 或因患者心阴素虚, 温邪可由卫分而径传 营(血)分出现重险证候。

2 气分证 气分证的病变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末传入营 涉

及的病变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

主要症状: 共同特点: 无发热恶寒等卫分症状, 又无斑疹。 舌绛等营 (血 )分症状, 多见壮热, 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饮冷,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其中以但发热,不 恶寒,口渴,苔黄为主要表现。

气分证临床类型较多,以热盛阳明为多见 主要症状是: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口渴饮冷,舌苔黄燥,脉洪大等。邪入气分一 般以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辨证要点。

气分证的主要病机变化: 气分证的形成, 一是温邪自卫分传入;二是温邪径犯气分,例如暑 热病邪直犯阳明,湿热病邪直犯中道等; 三是气分伏热外发; 四是营分邪热转出气分等。整 体气机受郁,正气奋起抗邪,邪正剧争。

3.营血分证 病理特点: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转归:血分证病情危重凶险,积极而恰当的救治,可使血分邪热渐衰,正气逐渐恢复,病情 可望获得缓解。血分热毒极盛,正不敌邪,可因血脉瘀阻,脏气衰竭或急性失血,气随血脱 而死亡。 (从病理讲到证候比较容理解 )电解质紊乱、若受到纠正会影响舌质、舌苔的变化。 此时对病情的判断要更小心。

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 一是明确病变深浅层次 二是确定证候类型及病变性质 三是为确立正确的治法提供依据

二、三焦辨证 源革:起源于内难经、发扬于温病学派、为吴鞠通所倡导 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区别,

三焦辨证能反映温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 (一)三焦的证侯与病理

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

中焦主要包括阳明胃、肠及太阴脾 (还有募原及胆腑); 下焦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 1.

邪在上焦 邪在上焦多为温病的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有:

温邪犯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赤, 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等。温邪入侵,正气抗邪,故发热;肺受邪乘,清肃失司,故咳嗽; 肺气不宣,卫气不布,肌肤失于温煦,故微恶风寒;热则伤津,故口渴。其中以发热,微恶 风寒,咳嗽为辨证要点。

( 血 ) 分,皆属气分范围,

中医温病学说

一、概念、特点及发展规律概念:温病是由1感受温邪引起,2以发热为主症,3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是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特点:1温病特异的致病因素2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规律性。温病发展过程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温病发生发展总是趋势是:病位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正气由实致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elba9ejh86cyp27lz4y3h0qq02udc01by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