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2)初步学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通过类比法,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1 / 6
中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飞天取得了最圆满的成功.我们知道,它的飞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v2),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 v1).
v1?v?v2
(二)新课讲授
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吗? (1)某路段限速40km/h;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对于(1),设在该路段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为vkm/h,“限速40km/h”就是v的大小不能超过40,于是0<v≤40.
对于(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
?f?2.5% ??p?2.3%对于(3),设△ABC的三条边为a,b,c,则a+b>c,a-b<c. 对于(4),如图2.1-1,设C是线段AB外的任意一点,CD垂直于AB,垂足为D,E是线段AB上不同于D的任意一点,则CD<CE.
以上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所蕴含的不等关系抽象出了不等式图2.1-1接着,就可以用不等式研究相应的问题了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杂志的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减少2000本.如何定价才能使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
2 / 6
解:提价后销售的总收入为?8-
??
x-2.5
0.1
×0.2??x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
?
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8-x-2.5×0.2?x≥20. ① ??0.1??
求出不等式①的解集,就能知道满足条件的杂志的定价范围.
如何解不等式①呢?与解方程要用等式的性质一样,解不等式要用不等式的性质.为此,我们需要先研究不等式的性质.
实际上,在初中我们已经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了一些不等式的性质.那么这些性质为什么是正确的?还有其他不等式的性质吗?回答这些问题要用到关于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
由于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所以可以利用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来规定实数的大小关系:如图2.1-2,设a,b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B.那么,当点A在点B的左边时,a<b;当点A在点B的右边时,a>b.
探究一:比较两个数(式)的大小的方法:
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判断两个数(式)的大小的依据是:( 作差法) a-b>0?a>b;a-b=0?a=b;a-b<0?a<b.
这既是比较大小(或证明大小)的基本方法,又是推导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 作差比较法其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确定大小. (三)例题探究
例1 比较(x+2)(x+3)和(x+1)(x+4)的大小.
分析:通过考察这两个多项式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解:因为
(x+2)(x+3)-(x+1)(x+4) =(x2+5x+6)-(x2+5x+4) =2>0, 所以
(x+2)(x+3)>(x+1)(x+4).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