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九课第二框题《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情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用新兴事物“共享单车”作为线索设置情景,以七年级学生小秦和共享单车之间发生的几个小故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身边生动的案例故事,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材分析】

《法律保障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框题的内容。第四单元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既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整套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第二框题“法律保障生活”,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通过法律与道德以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共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本框题为后续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在整套教材的法律部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未成年人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制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能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可能会更多的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也有的学生违反法律就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往往很片面。如

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学生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再加上自我约束力差,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从“引导青少年树立法制意识、规则意识”这一角度看,本节课的学习相当重要。

与道德教育相比较,法律教育知识性较强,法律术语较多,内容抽象。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法律知识,可能会感觉难度较大,一时难以适应。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

2、教学难点:①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②法律的作用。

【教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学生身边的所见贯穿始终,特别注意把知识观点溶入通俗、生动的感性事例中去讲解,便于学生接受。

2、通过归纳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

3、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分析法,鼓励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辅之以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的体验来完成。 2、合作探究法:为了发挥集体集思广议的优势,法律、道德、纪律的区别,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3、情境体验法:选用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违法和侵害合法权益的现象,这样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在

思考、讨论中达成共同的认知。

【教学准备】:

搜集近一年能体现法律特征或法律作用的典型案例。

通过课前谈话,了解学生对法律相关知识认识可能存在的误区。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新兴事物“共享单车”激趣导入。

设置情景一:小秦将放学路上看到共享单车被人上了私锁的事告诉家人,引发家人议论。由家人议论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话题:社会生活需要规则;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有何不同?

【讲授新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第九课第二框题《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ekf62ottl6trx01723y3gzju6vsnw00di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