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 (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2-1 试求图2-T-1所示RC网络的传递函数。
1Cs?R1,z?R,则传递函数为: (a)z1?221RCs?11R1?CsR1?(b) 设流过C1、C2的电流分别为I1、I2,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并且有
联立三式可消去I1(s)与I2(s),则传递函数为:
2-2 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ui为输入,uo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传递函数为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C联立两式消去uc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故此传递函数为 (c)Cducuc?u0uuu??c?0,且i??c,联立两式可消去uc得到 dtR1/2R1/2RR12uidudu??Ci?C0,uc?ui?u0, Rdtdtducui?uc?ucuu???0,c?0?0,
R2R1dtR2R2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此传递函数为
2-3 试求图2-T-3中以电枢电压ua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为输出量的微
分方程式和传递函数。 解:设激磁磁通??Kfif恒定
2-4 一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T-4所示。电动机通过传动链带动负载及电位器的滑动触点一起移动,用电位器检测负载运动的位移,图中以c表示电位器滑动触点的位置。另一电位器用来给定负载运动的位移,此电位器的滑动触点的位置(图中以r表示)即为该随动系统的参考输入。两电位器滑动触点间的电压差ue即是无惯性放大器(放大系数为Ka)的输入,放大器向直流电动机M供电,电枢电压为u,电流为I。电动机的角位移为?。 解:
C?s??R?s?KACm?
60??iLaJs3?i?Laf?RaJ?s2?i?Raf?Ce?Cm??s?KACm?2???2-5 图2-T-5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id与ud间的关系
d?0.u026?3??1?R?10?,静态工作点u0?2.39V,为id?10??e。假设电路中的????6i0?2.19?10?3A。试求在工作点(u0,i0)附近id?f(ud)的线性化方程。
解:id?2.19?10?3?0.084?ud?0.2?
2-6 试写出图2-T-6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根据力—电压的相似量画出相似电路。
解:分别对物块m1、m2受力分析可列出如下方程: 代入v1?dy1dy、v2?2得 dtdt2-7 图2-T-7为插了一个温度计的槽。槽内温度为?i,温度计显示温度为?。试求传递函数
?(s)(考虑温度计有贮存热的热容C和限制热流的热阻R)。 ?i(s)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如下方程: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则传递函数为
2-8 试简化图2-T-8所示的系统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 H1 G1 G1 + C(s)。 R(s)G2 + _ + G3 _ G2 H1 H2 + + + a) C(s) C(sG3 GH3 3 _ C(s+ b) H1 G+H11 图+ C(sG1 G4 C(sG3 + + C(s) R(s化简过程如下+ 解:(a) + _
传递函数为 (b) 化简过程如下
H1
R(sR(s_ G2 G1 G1+G2 G1+G2 R(sG2 G2 H2 1/H3+H2/G_ R(s+ R(s+ G1 _ _ R(s) G4 + 3 2G3 GG4+G+ C(sC(s) C(s传递函数为 H3 C(s)2-9 试简化图2-T-9所示系统的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R(s+ 解:化简过程如下 _
R(s+ _ C(s+ _ + + _ _ + KK图+ C(s R(sC(s
R(s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C(s2-10 绘出图2-T-10所示系统的信号流程图,并根据梅逊公式求出传递函数
C(s)。 R(s)
H2 C(sR(s+ +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1 + G2 G3 + _ + C(s)C(s)2-11 试绘出图2-T-11所示系统的信号流程图,并求传递函数1和2(设H1 R1(s)R2(s)R2(s)?0)。 G4 图C1(s
R1(s+ _ G2 解: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所示。G G3 1 + 题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 H1 H2 + + 2-12 求图R2-T-12。 2(s+ 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R(sG)5 G4 _ C(s)G6 C2(s解:(a) 系统只有一个回环:?L1?cdh,
图2-T-11
在节点R(s)和C(s)之间有四条前向通道,分别为:P1?abcdef,P2?abcdi,
P4?agdi,相应的,有:?1??2??3??4?1 3?agdef,P则
(b) 系统共有三个回环,因此,?L1??111??, R1C1sR2C2sR1C2s两个互不接触的回环只有一组,因此,?L2??1?1?1? ????2??R1C1s?R2C2s?R1R2C1C2s1111??1??,并且sC1R1sC2R1C1C2s2在节点R(s)和C(s)之间仅有一条前向通道:P1?1?有?1?1,则
2-13 确定图2-T-13中系统的输出C(s)。
D1(sD2(sC1(s)_ G1G2+ R(s) R(+ s)作用时,?解:采用叠加原理,当仅有, + C(s) + 1?GH?GGH+ R(s)G1 22G2 121_ _ 当仅有D1(s)作用时,当仅有D2(s)作用时,C2(s)G2?, D1(s)1?G2H2?G1G2H1H2 H1 + C3(s)G2+ ?, 3(s?D2(s)1?G2H2?G1DGH21C(s)G1G2H1当仅有D3(s)作用时,4??
D3(s)1?G2H2?G1G2H1图
根据叠加原理得出
第三章
3-1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求此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和稳态误差。 解: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响应时,有
r(t)?t,R(s)?1 2s所以有
分三种情况讨论 (1)当??1时, (2)当0???1时, (3)当??1时,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有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