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文献标识码:A
以人为本,以教育对象学生为主导的教育理论基本形成,在改革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本位,强调学生在改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个性化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个性化教育即对具有特殊性特点的学生整体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其特点和教学需求,再结合社会需求,整合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习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发挥其特长,培养其创新能力,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个性化体育教育重点在于捕捉学生的体育特长,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不仅能够更好地贯彻体育教育理念还能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达到体育活动受益终身的效果。
笔者认为实现个性化体育教学主要应从教学对象进行分析。 1对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教学分析
传统体育教学多以男女混班进行,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教学设施和教学人员,另一方面体育课程设计上也较为简单。但男女混教的教学模式并未充分考虑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差别这一特性,无法设计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特色体育教学方式,此外,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在课程设计上因要权衡男女生都适应的状态,在课程设计上就会单调无新意,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育课程便失去兴趣,不利于真正做到体育思想的终身适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上尤其是对高校学生应做到区分性别的教学方式:
第 1 页
(1)课程设计上的合理性。考虑到男女生兴趣爱好的不同,高校体育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这点,设计学生兴趣所向的体育课程能最大限度的提起学生的运动欲,从而达到主动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例如女生较喜欢塑形性强,难度小,体能较小,流汗量不大的运动,现今高校也考虑到了这点,在体育课程上设计了健美操班、体育舞蹈班、瑜伽班等,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选择方向;而男生较喜欢的运动如跆拳道、柔道等国外新型的运动项目,高校里也在慢慢吸收进入体育课程的设计中来,实现体育教学的国际化。
(2)传统体育课程区分性别分班教学。考虑到男女生身体特殊性,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也应当区分性别分班教学。男生在学生培养计划上强度更为激烈,女生则更多考虑到其自身特殊性设计出更合理的培养方案;另外,教员也可以做到性别区分,考虑到女生身体特殊性要求,女生教学由女性教员更为适宜。
(3)课程设计上做到先调查。现代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已经考虑到其方法,但是实际运用中仍有不足之处,例如系统登录难,创新性课程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量等,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因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课程。
2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分析
所谓特殊群体是指有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这些学生因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从事普通学生能适应的剧烈体育运动,在这些学生群中,体育教学应当更多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对于该学生群体体育教学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 2 页
(1)增加个性化的体育项目。各高校在布置整体的体育教学内容时应做到整体性丰富的同时兼顾个性化体育项目的开展,对特殊群体学生针对性的设计体育项目,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同时结合现有教学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特殊群体学生身心状况的体育活动,将文化性和娱乐性带入健身活动中,让特殊群体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魅力。
(2)更新原有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增加特殊群体对体育的兴趣度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方法,因特殊群体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又有不同,教师可采用先讲解后根据不同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提供不同深度的整体材料以促进学生练习策略,并根据学生情况依次降低整体性要求直到能够适应个性化群体独立完成;老师也可在进行示范教学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情况类似群体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基准进行动作学习,直到整体小组成员能独立完成符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项目为止。
(3)因材施教,改革原有教学评估标准。体育课程设计合理与否,体育价值是否合乎课程设计对象主要的考察依据在于体育教学的评估。通常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主要是课程结束时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进行考察,也即传统的体育考试方法来获得该项科目的体育学分,一般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特殊性要求应做到个性化和人性化,故应当摒弃传统的考察标准,设计符合该群体的教学评估模式。一是降低传统评估模式的评估标准,既然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课程设计上具有特殊性,考核方式也应当与之对应,在考核总结阶段注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