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调试总结:

经过一个半月的调试运行,污水处理站各构筑物、设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整个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处理规模和出水水质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已通过省局相关验收验收。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接触氧化池调试 1)接种

在接触氧化池中投加5吨好氧污泥(新鲜好氧脱水污泥亦可),并用CODcr浓度为1000mg/l的废水将氧化池注满,开动曝气系统,在不进水的情况下连续曝气2天(另外,用粪水连续驯化接种7—10日也可)。 絮凝反应池异常问题的分析与排除

(1)现象一 絮凝反应池末端颗粒状况良好。水的浊度低,但沉淀池中矾花颗粒细小,出水携带矾花。原因及解决对策:

①絮凝池末端有大量积泥,堵塞了进水穿孔墙上的部分孔口,使孔口流速过大,打碎矾花,使之不易沉降,此时应停池清泥;

②沉淀池内有积泥,降低了有效池容,使沉淀池内流速过大,此时亦应停池清泥。

(2)现象二 絮凝反应池末端矾花状况良好,水的浊(zhuo)度低,但沉淀池出水携带矾花。原因及解决对策:

①沉淀池超负荷 此时应增加沉淀池投运数量,降低沉淀池的水力表面负荷;

②沉淀池内存在短流 如果短流是由堰板不平所致,则应调平堰板;如果有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度流所致,则应在沉淀池进水口采取有效的整流措施。 (3)现象三 絮凝池末端矾花颗粒细小,水体浑浊,且沉淀池出水浊度升高。原因及解决对策:

①混凝剂投加量不足 加药量不足,使废水中胶体颗粒不能凝聚成较大的矾花。此时应增加投药量。

②进水碱度不足 进水碱度不足时,混凝剂水解会使pH值下降,使混凝效果不能正常发挥。此时应投加石灰,补充碱度不足。

③水温降低 当采用硫酸铝作混凝剂时,废水温度降低会降低混凝效果。此时可改用氯化铁或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也可以采用加助凝剂的方法。助凝剂可采用水玻璃,加注量可通过烧杯搅拌试验确定。

④混凝强度不足 采用管道混合或采用静态混合器混合时,由于流量减少,流速降低,会导致混合强度不足。对于其他类型的非机械混合方式,也有类似情况。此时应加强运行的合理调度,尽量保证混合区内有充足的流速。

⑤絮凝条件的改变 絮凝池内大量积泥,时池内流速增加,并缩短反应时间,可导致混凝效果下降。此时应加强运行调度,保证正常的絮凝反应条件。 (4)现象四 絮凝池末端矾花大而松散,沉淀池出水异常清澈,但出水中携带大量矾花。原因及解决对策:

混凝剂投加过量 投药过量,会使矾花粒度异常长大,但不密实,不易沉淀。此时应降低投药量。

(5)现象五 絮凝池末端絮体碎小,水体浑浊,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原因及解决对策:混凝剂投加大大超量。超量加药,会使脱稳的胶体颗粒重新处于稳定状态,不能进行凝聚。此时应大大降低投药量。

因在方案设计时遇到COD在3500时用接触氧化法,算出来的气量大得惊人,因此想知道COD3500是否超出了接触氧化法的极限。请各位帮忙解惑。 答:根据我的实际操作经验,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水的COD高于800以后,处理效果明显变差,出水发炎黄色,时间如果太久,会在填料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粘膜.出水的COD也会很明显上升. 关于膜的知识

(1)接触氧化池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长的问题,而是要避免软性填料晒干而板结,板结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难再伸展开,所以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2)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的下降应从多因素考虑,其中生物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会严重影响处理能力。还要记住,池放空时只能缓缓放,否则挂有大量生物膜的软性填料架会倒塌或变形。(3)化学性泡沫还是用水喷淋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冲),我不赞同用煤油之类的方法消泡。 提醒一下接触氧化法生物培养过程的基本知识。具体控制环节我不多说了,以往的贴中我多次说过了,就说一点:(1)生物膜形成而大部分又脱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脱落后第二次或第三次重新形成后才算是挂膜成功,也就是说第一次生物膜形成不能算挂膜成功,如果第一次挂膜后不大量脱落是偶然的,经一、二次脱落后才形成才是必然的,我知道有关书上没有这样说,但这是经验。 曝气过大如下弊端: 1.浪费能源

2.生物膜充刷过度, 剥落加重。

3.容易导致微生物活性加强,继而出现生物膜更新加快。

4.多量生物膜解体或微生物群落解体,导致出水混浊,SS含量上升。继而间接导致放流出水被动性有机物含量上升。 1. 关于水解酸化池填料的接膜方法回答如下: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应和接触氧化池的供氧设计一样,这主要是供水解酸化池填料挂膜启动之用。

水解化池的填料挂膜开始应与接触氧化池挂膜一样,接种—曝气—小量进水

—增大进水量,待好氧生物膜形成后停止曝气(或微微小量曝气,维持酸化池内DO值0~L范围内运行)即可。

此工艺,处理的重点和最后的把关环节不再水解池,因此,水解池浓度的适当波动不会对后续工艺造成太大的影响的。

2. 我想咨询一下化工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污泥培养问题,水解酸化池的填料上一直没有活性污泥挂上去,影响了处理效果。前段时间进水浓度COD在1200mg/l左右,已有一个月时间。

这段时间我把进水浓度降到COD400mg/l左右,发现接触氧化池填料上的污泥有减少的迹象,请问怎么样才能使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的污泥尽快培养好,其进出水指标怎样才最理想

我所处理的污水中含有硝基苯和苯胺类物质,工艺为调节池-汽浮-加酸罐-铁碳池-加碱罐一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

1.水解酸化段可以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物质,由此利于后段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也就是说,水解段的污染物质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 2.有鉴于此,在水解酸化池加设填料,并长出生物膜来就需要源水有足够的有机物含量,和水力停留时间。

的源水COD,我想在停留时间不足时,自然不会有生物膜产生啦。更不用说400ppm了。所以,连接触氧化池生物量也会下降。

4.生物量与进流水有机物量是平衡的,我想,你的进水浓度还不足以产生挂膜。但出水水质应给还可以吧!?

5.现阶段,只要出水可以,挂不挂膜又有多大关系呢! 5.接种

投入多量泥饼,应该会有比较多的惰性物质,可根据情况,适当排掉一部分。 如用脱水污泥作污泥培养接种用,投加量至少要有效池容的3%,还有营养方面的要求

我以往培养污泥,如用浓缩污泥接种,投加量约为池内混合液的~%(干污泥),如用脱水污泥接种,投加量约为3~5%(每吨池水中加的污泥公斤数)。 方便性:脱水污泥 效果优:回流污泥

多少碳源养活多少微生物 食微比一般控制在— 通过生化系统不排泥来提高MLSS值是错误的。

1.合理的底物浓度和营养物质加上供氧合理,是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原水成分有无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成分决定了微生物培养的速度和成败。

2.供氧过量将延长培菌时间。流速也不宜过快,否则也会影响挂膜质量的。

逐渐增加负荷的方式来培养微生物,否则事倍功半! 高负荷运行,出水指标自然会升高,抗冲击能力相对下降。 底负荷运行反之,但污泥老化也可导致出水指标上升。

合理控制自然最好,如果长期负荷太高、太低多不利于出水指标的稳定,微生物也会产生不利的,如浮渣产生、泡沫产生、丝状菌膨胀、污泥解体等等。

污泥龄和排泥量是互相影响的,根据污泥龄确定排泥量,通过排泥量能够控制污泥龄。最佳状况是计算的污泥龄与实际泥龄一致,但实际情况

是不一致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可自调,污泥龄过高就需加大排泥量,促进微生物更新,降低污泥龄,降低曝气池的污泥浓度,提高负荷.

污泥龄的控制,生产实践中确定最佳值非常重要,理论值往往不适用的!

尽量连续排泥。间断排泥时也请间隔不要太大,规律性要保证。如此对污泥龄、工艺的影响就比较小。

作为脱氮的两个方面,硝化和反硝化是紧密联系的,任一方面运行不佳都会影响另一面。

延长沉淀时间(即延长厌氧时间),由此利于充分反硝化除氮。沉淀时避免进水和曝气等影响厌氧状态的操作。

各阶段时间控制,比较灵活,不要太拘泥于理论的操控时间,要自己多多总结才是。

1. 我还有个问题,我采用流动床生物膜工艺,一般在培养过程中静态培养到什么地步才可连续进水培养”

我曾做过一点悬浮填料移动床接触氧化法的研究,有点想法共享吧.填料上生物膜的培养原理是靠粘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自身繁殖形成生物膜,而不是所投放的活性污泥大量粘附的结果。因而在取来接种的活性污泥投入到反应器中闷曝24h后,排出剩下的活性污泥(防止游离态微生物与填料上的微生物争夺有机养料),然后连续进水进行挂膜。在培养中,曝气量不能太大,这有利于生物膜形成。

我不知你说的流动床到底是流化床还是移动床,不过生物膜的挂膜原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

四、调试总结:经过一个半月的调试运行,污水处理站各构筑物、设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整个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处理规模和出水水质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已通过省局相关验收验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接触氧化池调试1)接种在接触氧化池中投加5吨好氧污泥(新鲜好氧脱水污泥亦可),并用CODcr浓度为1000mg/l的废水将氧化池注满,开动曝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e2jc0puq6072ie1yi364bptb11x4w00mh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