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金融: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金融学:金融学(Finance)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 投资: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 储蓄: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
收入:收入(英文:Income)是指某一个体,包括个人或者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
融资: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第二章 货币与经济
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充当币材的货币形式。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形式,种类繁杂,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弊端是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价值不稳定。
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帐结算的银行存款等。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具有派生功能,是现代各国采用的货币形式。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的职能。 银本位制:金属货币制度的一种,其基本内容包括:白银为货币材料,银币为本位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银行券可自由兑换白银,白银可自由输出输入。
金银复本位制:银本位制之后的金属货币制度。内容是:白银和黄金同时作为货币材料,金银铸币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自由输出输入,金银铸币之间、金银铸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复本位制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之间不规定比价,按照各自所包含的金和银的实际价值流通 双本位制:国家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法定的比价流通。
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币本位制: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
资料
..
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劣币驱逐良币: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当两种实际价值
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无限法偿:法律赋予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
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第三章 信用
信用: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
高利贷:以高额利息的获取或支付为条件的一种借贷行为。特点是高利率、非生产性、寄生性、保守性、破坏性
信用制度:是指关于信用及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和保证,即约束人们信用活动和关系的行为规范。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以商品资本为对象的信用。包括商品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贷款、委托代销等。
银行信用: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是以国家为债务人,从社会上筹措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基本形式:政府债券、专项债券、银行透支或借款。
消费信用:指为消费者购买各种消费资料而提供的信用,包括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贷款等。
国际信用:指跨越国界的信用活动,本质上是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的输出与输入。
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代价,或是借贷资本的增值额。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超过本金部分的报酬。 利率:是一定时期收取的利息同借出的本金数额的比例,它是决定利息数量的因素与衡量标准。 现值:知道在未来某一时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按照现行利率计算出的要取得这样金额的本例和在现在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金额就是现值。 终值:现在一定量的货币在未来一定时间后的价值
名义利率:指银行的挂牌利率,是银行对外开展业务时采用的实时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短期利率:指融资时间在一年期以内的利率 长期利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固定利率:利率在整个借款期间内固定不变,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市场利率波动而发生变化。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率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政府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确定发布的,各级金融机构都必须执行的各种
资料
..
利率。
市场利率:是在金融市场上由借贷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工会、协会按协商的办法确定的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取得的利息额与存款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额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同类存贷款制定的不同的利率标准。后者贷款利率往往低于前者,而存款利率往往能高于前者。
基准利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性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
平均利率:不是独立、实际存在的,是一个计算利率。用来衡量各种利率的一般水平,或预测利率变动的趋势和幅度。 利率期限结构: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市场分割:市场分割理论(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 )即将具有不同期限债券的市场完全独立和相互分割,认为长期债券与短期债券是在不同的相互分割的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它们各自达到平衡。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第五章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前者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实现资金从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的转移,从而完成资金融通。 间接融资:指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独立的交易,即资金盈余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单位使用,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
发行市场:又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最初发行的场所,是筹资者和初始投资者之间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
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是已经发行的票据或证券等金融工具转让买卖的场所,是投资者之间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
柜台市场:又称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广泛市场,是未上市股票和大部分企业债券交易的市场。
第三市场:是指对已上市的证券进行大宗买卖的场外交易市场。 第四市场:是指机构投资者及大客户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报价系统进行股票买卖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成本低,效率高、发展潜力巨大。 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主要功能是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 同业拆借市场:拥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设法将其拆出,以增加收入,准备金不足的银行设法拆入资金形成的同业拆借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指买卖由业绩卓著而极有信誉的工商企业所签发的期票的市场。
资本市场:指以中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交易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第六章 金融工具
资料
..
金融工具:也称信用工具,是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及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据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的,并且承诺按规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或投资制度。是汇集不特定多数且有共同投资目的的投资者的资金,委托专业的金融投资机构进行科学性、组合性、流动性投资,借以分散与降低风险,共同受益的一种投资方式或制度。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衍生证券、衍生产品,是指由原生金融工具或基础金融工具创造出的新型金融工具,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合约的价值由其交易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 期权:是指金融期权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力。
欧式期权:是指在规定的合约到期日方可行使权力的期权。
美式期权:指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的任何时候均可以行使权力的期权。
互换:指交易双方通过远期合约的形式约定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互换某种金融资产的交易。 利率互换:是根据交易双方的信用等级、筹资成本和负债结构的差异,利用各自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相对优势,将同一种货币的不同利率的债务进行对双方有利的安排。 货币互换:指双方按固定汇率在起初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然后按预先规定的日期,进行利息和本金的分期交换。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
证券价值评估:转换价值=普通股票市场价格*转换比率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收益
有效市场:指市场上证券价格能充分的、及时的反映完全信息。 完全市场:以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为前提条件 证券组合原理:投资者对于投资活动最关注的问题是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的大小,他们尽可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组合,使单位风险水平上收益最高,或单位收益水平上风险最小。
系统风险性: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即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造成的影响。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不确定性:其指的是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与损失的分布范围以及状态不能确知。
最优资产组合:投资者以自己不同的风险偏好所形成的最优证券组合,就是使其效用最大化的证券组合。 第八章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直接面向社会企业、单位和个人,以经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的信用机构。
专业银行:是专门经营某种特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储蓄银行:是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银行。
开发银行:是专门为满足某种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投资需要而设立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现代金融系统的中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 政策性银行: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而成立的专
资料
..
门承担政策性信贷业务的银行。
证券公司:是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企业法人地位的金融机构。 第九章 商业银行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其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基础。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本、各项存款和借款等,其中存款和借款业务属于吸收的外来资金。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其形成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资产负债管理:是从资产和负债的两方面综合考虑,对照分析,根据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做出最优化的资产负债结构,以满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第十章 中央银行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演进型中央银行:从众多的商业银行中分离出一家商业银行,逐步演变为中央银行, 通常称为演进型中央银行
创设型中央银行:是指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的银行。 放款业务:(1)对商业银行的放款(2)对财政部的放款(3)其他放款 最后贷款人:又称最终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包含两个基本因素(1)必须持有货币的愿望(2)必须持有货币的能力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定量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
货币数量论:是一种以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价值、一般物价水平的理论。
剑桥方程式:M=kPy M为货币数量;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收入与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即所谓的现金余额,实际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P为一般物价水平;y为不变价格计算出的实际产出。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为应付意料之外的支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
流动性陷阱:当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平方根公式:M=K/2=?√(26T/r)
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因此,货币数量论所要研究的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恒久性收入:是指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个较长时期中的平均收入水平。 权变法:通过国家干预,运用可自由支配的需求管理政策使国民经济维持在较高且稳定的就业水平上的方法。在财政政策上,主张补偿性财政;在货币政策上,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
规则法:是指只要货币管理当局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供应货币,就可以保持经济稳定,即最适货币只能是按固定的比率计算出来的。
1:8经验数据: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符合这个标准,说明货币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