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细节护理对孕产妇睡眠质量及情绪的作用
睡眠障碍是妊娠期尤其是孕晚期较为常见的现象,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足和频繁惊醒等,对孕晚期心理及生理均产生较大影响, 严重时可能导致早产、难产的发生,进一步影响新生儿健康,其发生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精神状态有关。产褥期妇女心理状态不稳定,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当发现有负性情绪倾向时,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心理和生理多方面的健康指导,降低或避免产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发生。传统的护理模式仅仅注重患者身体的康复,而对患者精神和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很少,导致产后负性情绪发生率较高。近些年,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强度逐渐加大,注重细节护理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深受患者接受。本研究主要探讨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6 年3 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103 例,纳入标准:胎盘位置正常、羊水及脐带正常者;宫颈发育良好者;骨盆大小正常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悉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有血液系统或循环系统疾病者;伴有妊娠期并发症者;有严重神经或精神障碍者;不愿意配合此次研究者。将所有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51) 和观察组(n=52), 对照组年龄18~41 岁, 平均(27.282.11)岁;孕周38~41 周,平均(39.110.17)周;单胎50例,双胎1 例;初产妇28 例,经产妇23 例;自然分娩33 例,剖宫产18 例。观察组年龄18~42 岁,平均(27.222.13)岁;孕周38~41 周,平均(39.230.12)周;单胎51例,双胎1 例;初产妇27 例,经产妇25 例;自然分娩31 例,剖宫产21 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产前向孕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回答孕产妇提出的问题,做好常规生活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认知干预:根据孕产妇对分娩的认知程度,护士有针对性的讲解分娩全过程及需要配合和注意事项,并及时解答孕产妇对分娩过程的疑惑点。之后倾听孕产妇对该讲解内容的复述,对于其中存在偏差的地方给予纠正,并可发放小本子使孕产妇更好地记录相关内容。②心理干预:产前根据孕产妇不同孕周及孕产次,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告知分娩属于正常生理过程, 消除其对分娩的恐惧及紧张心理;产后产妇睡眠质量差、易惊醒、便秘等,会导致产妇情绪低落,严重者可发展为抑郁状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后健康教育,培养产妇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保证产妇的休息时间;根据产后不同孕产妇的心理状态评分不同,选择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交流沟通、转移注意力等,诱导产妇将情感宣泄出来,避免或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③产后镇痛护理:产后会阴部伤口疼痛、剖宫产切口痛、子宫强烈收缩痛等都会导致产后疼痛,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药物镇痛,另外护士可以将产妇注意力转移到新生儿身上,产妇注意到刚出生的宝宝之后,幸福感会使其忘记自己身体的疼痛。④提供舒适环境:尽一切可能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并向其讲解新生儿注意事项, 指导正确哺乳及母婴之间感情的交流方式,慢慢使产妇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产后适当增加锻炼意识,促进早期顺利康复,增强产妇自尊心。⑤饮食护理:鼓励产妇多饮水,自主排尿,鼓
励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保证产妇营养。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孕产妇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对护理质量的调查,包括仪表行为、护理流程、语言表达、服务态度及专业技术等项目,产妇根据自己接受护理的实际情况填写调查表。共发放调查问卷103 份,收回103 份,问卷回收率100%。统计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睡眠效率及日功能障碍7 个维度,每个维度3 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两组孕产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别于产前和产后5 d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孕产妇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总分值均为100 分,评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的比较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对护士仪表行为的评分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其余6项评分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
2.2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5 d,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和SD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5 d,两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分娩前后, 孕产妇往往会因为对分娩的担心、对疼痛的恐惧、产后身体形态的改变、夫妻关系的问题及自身角色的转变等原因,导致睡眠质量降低,严重者造成睡眠障碍。充足的睡眠可以加快伤口的恢复,促进产妇体力的恢复,因此产褥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
睡眠质量对产后恢复至关重要。此外,妊娠期间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改变比较明显,抑制大脑皮层神经激素调节系统,可诱发焦虑、不安、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之产褥期产妇情绪、心理波动比较明显,也会加重焦虑、抑郁情绪的发展。孕期及产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对产妇的心身健康影响较为明显,严重者可导致早产、难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严重影响孕妇及新生儿健康。
传统的护理模式通常只针对孕产妇身体的恢复,对症处理,而忽略很多细节问题,对孕产妇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不够重视。细节化护理模式是根据孕产妇的个体情况从多方面采取的综合性护理模式,对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睡眠质量均有较明显的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护理流程、语言表达、服务态度及专业技术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5 d 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细节护理干预模式, 可以明显改善孕产妇睡眠质量、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与宿红等报道一致。综上所述,采取细节化护理,可以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改善孕产妇睡眠质量,降低产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