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福师1203批次《大学语文(一)》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学语文(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请结合具体课文《将进酒》、《秋兴八首(其一)》、《汉江临泛》,以及作者各自的生活背景、思想内涵、文学风格,分析李白和杜甫、王维为什么分别叫诗仙和诗圣、诗佛。 [20分]

李白,从娘胎里就是道家的人,他的母亲怀着他的时候梦见太白星入腹,所以叫他太白。而他不论是“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的少年时期,还是奉诏入京,醉卧长安的壮年时期,以及他“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的晚年时期,都与道教有着理不清、剪不断的关系。他的一生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道家思想渗透到他整个政治生命和艺术生命之中。李白,被誉为诗仙,因其放荡不羁,天真浪漫的诗风,恰恰符合道家的标准,被后世称为诗仙。

杜甫对于国家、人民具有十分强烈的责任感,对现实生活有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够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具有良知的真诚和勇气,即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中国文人的悲剧命运,一种“兼济”不成、“独善”亦不成的生命悲剧。杜甫不仅做了动荡时代苦难人生的代言人,而且以他贴近现实的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呈露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人格高贵与美,一种真正的大慈大悲的仁者襟怀,由此而形成的杜诗风格的大、重、拙,是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的最高诗意所在。他的忠君爱国思想也成为其诗歌中很闪光的部分。杜甫,因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和沉郁的律诗诗风,恰符合儒家的标准,被后世成为诗圣。

王维的佛教情结源自他的家庭,他自己说自己是“以般若力,生菩提家”。王维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以看出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王维的诗歌中处处闪现着佛教禅宗的思想光辉。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富有禅意,且王维生活中对佛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故被称为诗佛。

2、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一诗的灵魂是月光?其中如何体现了浩渺深邃的宇宙意识?[20分]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春江花月夜》中包括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其中春、江、花、夜只是背景,明月才是诗人极力渲染

1

的意象。在该诗中,月的意象美好纯净,月光所极之处,万物无不染上那一份纯净、清幽,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引起人在月光下的无限遐想。 所以说该诗的灵魂是月光。

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色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有了一种灵性的交流。伟大的诗人屈原曾有过《天问》,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宇宙的不息探索,一千多年后的张若虚也发出了对宇宙的的疑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3、请举例分析《张中丞传后叙》与《祭十二郎文》不同的记人方式? [20分]

《张中丞传后叙》叙事中或加渲染,或杂谐谑,写得很生动传神。写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援,而贺兰进明出于妒忌,按兵不动,反而设宴以笼络南霁云,这时,韩愈以浓笔重彩写道: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之泣下。下面,接着又加上一节:(南霁云)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这两段,在刻画南霁云忠勇坚贞品格的同时,把南霁云刚烈的个性也凸现出来了。

在韩愈的散文中,悼念其侄韩老成的《祭十二郎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哀吊之文前人多用骈体或四言韵文写作,在整齐的格式中求得一种庄肃之感。而此文全无格式、套语,而且不像韩愈其他文章那样讲究结构。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自身之未老而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之辛酸悲恸;中间一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甘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切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体文相对于骈体文的优长。

4、请分析《逍遥游》寓理于形象的特点。[20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

2

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例如,《逍遥游》中,庄子以一只将“徙于南冥”的大鹏,创造出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浩渺无垠咆哮奔涌的北海之上,瞬间,“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鹏。起飞之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何等雄奇壮阔的景象。接着,转入对九万里高空景观的描写,只见“野马”奔腾微尘浮游,茫茫苍穹难辨其色,这又是何等高远幽寂的境界。这则寓言对大鹏的描写,表现出庄子内心涵盖万物轻藐一切的气势,表现出庄子对宇宙人生的一种哲理思索。

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关于蜩与学鸠、斥的两则寓言。这些寓言意在证明:“大鸟一飞半朝,枪榆枋而上。此比所能,则有闲矣,其于适性一也。”按照郭象的说法,“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这两种自以为逍遥的动物之游弋,“大小虽殊,适性一也”。

庄子寓言注重以寓言本身来说明观点寄寓思想,善于发挥惊人的想像力,虚构出神奇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结舌的形象。

5、为何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

本文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既记叙了游览西山的经过,更突出了作者在游览中获得的精神感情,体现出作者在革新失败、身受贬谪后依然坚持特立独行的思想品格,使之篇山水游记的意蕴深化而具有了一定的思想价值和人格力量。

本文写景,处处透露出作者的情感色彩,一派“景为情设”的作风。游西山前之观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觉而起,起而归”,显示着作者被贬后失意抑郁的心态;游西山,则强调其“不与培为类”,西山之高峻,也是作者高洁人格之象征。作者极写得西山之喜,沉湎之乐,山水中的个人感情极为浓郁。

作者游览西山前后的两种心态和感觉,反映了游览中的两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前游中,以自然为排遣苦闷的对象,恰如“借酒浇愁愁更愁”,自然美景只能让人获得短暂的快乐和暂时的解脱。作者在同时期给人的一封信《与李翰林建书》中,西山之游则是人与自然契合统一的,西山开阔了人的胸襟,作者“认识”了西山之精神,“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山与人、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达到完全的统一。

3

福师1203批次《大学语文(一)》

《大学语文(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请结合具体课文《将进酒》、《秋兴八首(其一)》、《汉江临泛》,以及作者各自的生活背景、思想内涵、文学风格,分析李白和杜甫、王维为什么分别叫诗仙和诗圣、诗佛。[20分]李白,从娘胎里就是道家的人,他的母亲怀着他的时候梦见太白星入腹,所以叫他太白。而他不论是“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的少年时期,还是奉诏入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dwnv6eazo7zlrl1b2v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