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图示实验是课本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从控制变量法角度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的不同点是可燃物种类不同,相同点是温度都相同 B.ac的不同点是温度不同,相同点是可燃物种类相同 C.bc的相同点是都有可燃物,但有两个不同点 D.a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白磷燃烧更充分 【答案】C。
【解析】A、ab的不同点是可燃物种类不同,相同点是温度都相同、均能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ac的不同点是a能与氧气接触,c不能,相同点是可燃物种类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bc的相同点是都有可燃物,但有两个不同点(b能与氧气接触、c不能,可燃物的种类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a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2.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只要温度高于 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D.浸泡在80℃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答案】D。
【解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升高温度不能提高白磷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不容易自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C.温度高于240℃,红磷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白磷
1
也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3.向以下混合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混合,在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图中①属于氢气与氧气混合,②属于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③属于氢气与一氧化碳混合,④属于甲烷与氧气混合,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属于可燃性气体。
4.若燃烧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A。
【解析】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而灭火。
5.2018年11月8日,美国加州发生特大型山火,历时半月才将其基本扑灭。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用大量沙子灭火,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D.飞机播撒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答案】D。
【解析】A、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B、用大量沙子灭火,可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正确;
2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故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6.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答案】C。
【解析】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故A正确;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减少摩擦力,有利于拔出,故B正确;
C.用力压手柄时,不要把手靠近瓶口,特别是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防把手冻伤,故C错误;
D.根据灭火原理,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快速灭火的,故D正确。 7.能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答案】C。
【解析】煤、酒精和天然气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而氢气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8.在上海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中(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B.酒精
C.氢气
D.天然气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天然气无毒
D.1mol甲烷比1mol丁烷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