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五章自我意识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一般角度)

自我意识:

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

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主我(I)xx我(Me):

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

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

1 / 8

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 (一)xx的观点:

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 生理(物质)自我:

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

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心理(精神)自我:

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从实际存在还是观念存在的角度) 实际自我:

是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理想自我:

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内在价值定位)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个体最希望具备、给予最高评价的自我概念。

2 / 8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现实自我产生于自我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理想自我则产生于这种相互作用中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内化后在个体头脑中整合形成的自我的理想形象。

理想自我形成建立的两种情况:

当理想自我的形成建立在对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自觉内化(价值条件不多且很合理不存在价值强求)之上时,理想自我可以指导现实自我积极地适应和作用于社会环境。

当理想自我的形成建立在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条件极为苛刻、强求或不一致(完全的外在价值定位)时,必然同现实自我、社会现实发生矛盾冲突,引发个体内心的混乱,从而造成生活适应上的困难,严重的可能引发心理疾患。

(三)1975年三人的观点: 公我意识与私我意识

他们认为,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为他人不可获得的隐秘,即私我;而另一些自我的方面则是公开的、社会的,是与他人密切相关的,即公我。对这两者的不同注意而产生的意识为私我意识和公我意识。

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公我自我的盲点他人不知道私我无意识的自我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1.引导个体的行为:

个体需要与自我概念保持一致的方式去行动。 2.解释个体经验:

不同个体可能有相同经验,但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

(高自信型与低自信型)

3 / 8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

第五章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dw5g6k4x477t6k14pg60zn011onzd01ag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