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
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可以看清这种关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约占全国的5.9%。东部沿海是大的经济带,沿长江又是一条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正好是这两者的交汇点,这是区位方面的优势。该地区2000年的GDP占全国的17.2%,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1%。可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约已达到40%,15个地级以上城市,除泰州、舟山之外,均已达到中心城市规模,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甚至开始出现城市郊区化的现象(上海市正在对郊区的100个城镇进行统一规划,到2024年,外环线外郊区人口约800万,其中600万为城镇人口)。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苏州今非昔比,“保留中心、发展两翼”的发展原则和正在规划的跨越金鸡湖发展方案,既保护了历史古城,又高速发展了现代经济。杭州则把萧山作为了其战略发展的后备地,向钱塘江南岸拓展,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常州市向北拓展,把滨长江的武进纳入市区,使常州由内陆城市变为临江通海的港口城市)。可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密集、中小城镇发育充分的“高密集、高城市化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沪宁杭公路、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9个城市基本连接成片,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这个都市群以上海为龙头、与全球互动,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实力雄厚,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已初具框架,“区域城市网络”正在浮现,共同构成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城市地区。
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某些问题,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其中包括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并把绿化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控制污染的排放;等等。关于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可优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
1 / 7
耗水的经济部门,以减少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用水的管理;等等。关于就业问题,要把握好城市化发展的度,尽可能地做到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充分就业。
4)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可按照“课标”所提出的“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组织、指导学生展开相关的社会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或根据学校教案实际,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2)教案重点
? 把握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不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理解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3)教案目标
?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 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主要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
?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4)教案方法
? 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组织讨论法。 二、知识结构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三、教案过程
【引入新课】说出城市化的概念与标志、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转变为城市或城镇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各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最重要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工业化:所谓工业化即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关系:相互促进
【课文引领】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P66图2—35、2—36
①由哪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东江 北江 西江) ②位于我国哪个方位?(南部沿海) ③由哪几个地级市组成?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的全部和惠州、肈庆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澳门。 ④土地面积:约4.2万平方千M,约占广东省的23% 【活动】P65参考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近香港和东南亚。这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 / 7
2、由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有发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沿河分布: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
②沿河口分布: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 ③沿海分布:珠海、澳门、香港等。
3、新增加的城市有:四会市、从化市、增城市、高要市、东莞市、惠阳市、恩平市、台山市、开平市。
一、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阶段 形成原因 进程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城乡结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辐射带动作用 形成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阅读】P64~65页,说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四个方面表现。 【活动】P65参考答案:
1.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这种经济模式虽然较分散,实力与传统的大型工业区无法相比,但每个乡镇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很受消费者欢迎,使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使珠江三角洲的综合经济实力位届全国前列。2.略。 【阅读】P66页
学习本则材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掌握其内容:
①深圳的位置: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②深圳|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家的政策(政治)、优越的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③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内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也是经济放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阅读】P6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本则阅读材料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三方面介绍了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工业化进程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空间不足,工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力发展“三来一补”企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业资源有限 区,扩大经济腹地 业。在引进外资、技术和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较高水平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放政策 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活动】P68
“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的形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