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风险点排查表。格式见《风险点辨识信息表》(表7-5)。
风险点辨识信息表(表7)
填报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示例)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级别 所在单位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7.5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对所有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辨识方法的选择、辨识范围的确定、辨识活动的开展等环节。 7.5.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
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保持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及危险源辨识信息表。
对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7.5.2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风险点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材料、成品等的运输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7.5.3 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组建危险源辨识工作组,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有组织地有序开展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步骤:发动全员参加、讲述方法、辨识、填写危险源信息、汇总、审查补充完善。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
10
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等。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7.5.4危险源辨识信息台账
将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的风险点的危险源及可能的事故类别、位置等相关信息填入下表。
(表7-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信息表
填报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主要危险源 风险程度危可能导致 M E S R 险性评价 危险级别 典型控制措施 层级 序号 风险点名称 所在位置 7.6 风险评价 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本公司的风险评价采用风险矩阵法(LS)评价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取值和风险程度的选择,遵循企业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确定的风险准则的要求取值评价。并将评价计算结果填入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表7-6)》。 7.6.1 风险评价及分级
根据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LS))对识别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表7-6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的定量值确定风险级别,填入表7-6中。完成的本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
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
11
下表为本公司风险分级及应对措施,根据风险划分标准将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评级,对于不同的级别的风险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交由不同层级管理。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五级 重大 较大 一般 低风险 红 橙 黄 蓝 该危险源出现不可承受风险时 立即停产、撤人,做好应急 立即采取措施,做好应急 制定整改方案 下达整改指令 立即提醒、改进 责任 公司 公司 车间 班组 岗位 7.6.2确定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是企业日常风险分级管控的重点,重大风险的确定按以下原则判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判定为重大风险: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的风险的;
——有限空间、高压电器抢险等作业现场9人以上的; ——相关方投诉涉及事故隐患的。 7.6.3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风险点的名称、类型、风险级别等信息填入风险台账,即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 7.7 风险控制措施
7.7.1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
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有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应急措施等。 7.7.2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
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按如下顺序选择排除、替换、降低、隔离、程序控制、保护、纪律等。 7.7.3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风险控制措施应结合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等,充分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等。制定控制措施前,应首先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该项风险,应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7.7.3.1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限位、过卷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12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7.7.3.2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取较高级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控制的风险,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7.7.4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
对辨识确定的所有危险源按照法规、工艺、管理等要求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填入表7-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中,形成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的依据和责任划分的依据。
对确定的风险点,按照7.7.3的原则,考虑法律法规、经验、安全管理技术、常规控制措施和行业发展水平,制定与企业、社会及行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管控措施。管控措施分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培训、个体防护和应急控制等措施。编制的风险点管控措施填入《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作为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的依据。 7.7.5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7.8 风险分级管控 7.8.1风险分级
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4级、5级\\D级:蓝色风险;低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班组应引起关注,负责D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所属岗位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3级\\C级:黄色风险;一般危险,需要控制或整改。车间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2级\\B级:橙色风险;较大危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较大及以上风险危险源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业务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1级\\A级:红色风险;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
13
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公司应制定管控措施,进行重点管控。 7.8.2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
本公司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分为公司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及岗位级等四级进行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例如:公司管控的风险,车间、班组、岗位均应进行管控。 7.8.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层级
公司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将包括全部风险点及各类危险源的风险分级管控层级信息,填入《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中;同时绘制企业风险点的“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7.8.4风险告知
本公司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8 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产生的文件进行管理。如风险判定准则、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方法,作为管控措施的制度、规程等进行管理。
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产生的记录、文档进行管理,确保记录或文档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保存和处置受控。
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可追溯性。 9 绩效考核 9.1 成果
公司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至少产生以下成果: ——风险点排查台账、危险源统计表; ——岗位与作业活动划分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及分级管控信息表; ——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风险告知牌;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