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摘 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和35例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对所选患者均行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方式、血糖水平、血糖表现、感染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拒绝饮食的概率比较高,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暴饮暴食的概率比较高。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健康知识了解方面优于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P<0.05);经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低血糖表现、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尽管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均属于精神科疾病,但两者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病情特点行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出现,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糖尿病;临床观察;护理
糖尿病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特别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患者,其发病概率比正常人高2-4倍。另外,因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类药物,因此容易出现药源性肥胖现象,使得血糖调节功能出现变化,最终导致糖尿病[1]。现阶段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抗精神药物所导致的糖尿病,以期通过临床观察,总结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和35例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探析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和35例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所选患者均与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相符合,且与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37岁,年龄均值为(53.6±6.8)岁,糖尿病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2年,病程均值为(6.1±2.5)年;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38岁,年龄均值为(53.7±6.7)岁,糖尿病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2.5年,病程均值为(6.2±2.4)年;两组资料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所选患者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①饮食方面。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低糖以及低脂食物,并嘱其坚持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针对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应重点强调饮食管理工作,以患者个人喜好为依据调整其饮食;针对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应防止其暴饮暴食,安排专门人员指导其饮食,使其严格按照相关饮食规律进行。另外,护理人员应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合理调整用药情况。②运动方面。嘱患者平时注重运动,这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糖代谢水平得到改善,还可以使血糖水平降低。针对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等运动项目;针对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指导其运动,避免其活动过度,确保充足休息,促进病情恢复。③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开展针对性宣教工作,使患者主动、积极接受临床治疗及护理。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使用通俗的语言,还可以向患者发放教育手册。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保持态度温和,取得患者信任,若患者执行医嘱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做好反复宣教;针对躁狂症患者,应通过沟通技巧进行沟通,避免激怒患者。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两组患者低血糖表现、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方式比较
3讨论
从饮食方面来看,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病情因素影响,很难保证生活自理,加上幻觉、精神等因素影响,因此容易出现饮食不规律现象,进而表现出拒绝进食或进食量少的现象。针对此类患者通常无法有效沟通,而注射胰岛素通常在餐前进行,很难预见患者在胰岛素注射后是否可以保持正常饮食,因此低血糖现象比较常见[3]。针对躁狂症患者来说,因受到亢奋情绪影响,使得肢体动作、语言等表现力得到增强,因此在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患者容易因兴奋过度而出现不进食的情况,所以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而在有效控制精神症状之后,患者则会出现暴饮暴食现象。
从运动方面来看,因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意志力减弱、人格衰退现象,所以日常生活以卧床休息为主,运动比较少;躁狂症患者则因精神亢奋,并且受到人格障碍、智力障碍影响,所以卧床时间少,多主动参加活动,因此会出现活动过度现象[4]。
从健康知识方面来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萎靡,加上家庭支持不足,因此普遍缺乏对健康知识的认识。躁狂者多主动与周围人沟通,且主动向护理人员倾诉和问询,具有较高的求知欲望,因此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更多[5]。 结语:
尽管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均属于精神科疾病,但两者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病情特点行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出现,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爱军.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01(03):363-365.
[2]公宝霞.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02(02):133-134.
[3]王奎,孙晨.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心理医生,2016,01(04):17-18.
[4]董艳荣.探讨躁狂症伴发糖尿病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1(20):180-181.
[5]张盛红.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02(21):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