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姓名 年级学科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 *** 高一地理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主要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意识。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可以独自绘画热力环流图,培养绘图能力。 (3)可以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2.过程和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来源于地面,根本热源来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等。 本节课对空间概念有较高的要求,而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过程 内容 解决措施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得出空气热胀冷缩的特性。 和应用 2.播放热力环流演示实验录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3.归纳总结,得出热力环流的基本规律。 4.课堂活动,绘制白天和黑夜海陆风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 5.深入拓展,应用热力环流原理为钢铁厂选址。 6.课堂巩固,通过习题,直击高考。 7.课后探究,课本48页的大气环流,为下节课做铺垫。 1.设难置疑,引起思辩。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等压面和低压的等 判断气压高低 压面的弯曲特征如何? 2.归纳总结,复习巩固。设置课堂小练习,巩固等压面剖面图及其和热力环流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空调与暖气安装的 PPT播放播放图片,空调与暖气安装的位置差异。 思考问题,通过学位置差异,思考安装位置不同的原生观察思考,引入因。 新课。 1.播放大气环流模拟实验录像资料展示课堂小任务: (1)受热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如何? (2)受冷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如何?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怎么运动?它是怎么形成的? 2.播放五带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高低纬度间热量分布规律? (2)全球大气是否静止及其原因? 3.根据教学需要引入等压面的定义,让学生回忆物理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大气压? (2)等压面定义? 补充等压面的相关知识后,并通阅读动画资料,观看图片,积极思观看录像,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空气热胀冷缩。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 回忆知识,思考,并得出大气压的相关规律。 1.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实验录像质料代替现场实验。 2.设计简单明确的问题,使学生思考方向明确,并带有目的观察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运用直观录像考,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进行描述。 突出重点。 设计意图 探究讨论,
过展示热力环流flash课件,引导学生描述热力环流过程。 1.热力环流对城市环境、城市规划有着突出影响,,解决生活中的实介绍“热岛效应”的相关原理,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布局情况,讨论钢铁厂的选址问题。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2.同学通过换位思考,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决策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板书流程对热力环流过程巩固。 与教师共同回顾知识过程。 归纳、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1)通过观察法,使学生得出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及实质。 (2)通过启发讲授法和对比法,使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将热力环流应用于实际生活。 (4)其他教学方法:演绎法、总结教学等。 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观察、讨论、活动、动手绘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七、教学板书 热力环流 定义: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八、教学反思 新课改以来,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现状,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来进行地理教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真正的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