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成正、反比例的量,再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再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再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再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再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单价×数量=总价(一定),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路程 ÷ 速度=(一定),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剩下的钱数=总钱数(一定),这两种量不成比例。 (二)新授

例5看图说图意张大妈说:“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说:“我们家用了10吨水。”问题是: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用张大妈家的情况,可以写出一个比28/8;把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

是一个未知数,设为x元,用李奶奶家的情况,也可以写出一个比x/10。 运用正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可以列出比例式:28/8=x/10。解比例,得x=35。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这有另一个未知数,设他们家上个月用y吨水,写出另一个比42/y。可以写出两个比例式:28/8=42/y,或者35/10=42/y。解比例,得y=12。

运用反比例的意义,按照方案一可以写出两个数的积10×42;按照方案二可以写出另两个数的积35×y。再写出等式,35 y=10×42,解得y=12。

阅读课文,例5“用比例的方法来解答”与“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28/8=x/10”连线;“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与张大妈、李奶奶的话及其比例式连线。在男生的话批注相应的算式“28÷8×10=35(元)” 六、巩固练习。

P/62页“做一做”第一题1、2提

(一)、理解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

(二)、依据正比例意义列出方程。 (三)、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 七、作业: 第63页练习十一,第4题; 第64页练习十一,第6题、第7题。

八、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 :8 =χ:10 或 8χ=12.8×10 χ= 128 ÷8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12.8 =x

8 10 8χ= 12.8×10 χ=128÷8 χ=16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

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材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dr1p0h2wp036aw5tvxo0daes3y38300x0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