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在初中化学和必修1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元素周期表,因而从探究部分元素的性质入手,来探索元素周期表的编写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接下来学习元素周期律有着重要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合价等知识较为熟悉,具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础;同时,这部分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自学和推理能力,因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学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并体会化学学习的喜悦。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上查找O这种常见的元素,并向学在课本中元素生提问:为什么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这个位置? 周期表上查找氧元素,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ppt展示不同时代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展示自己查阅到的不同时期的元素周期表,并同教师的作对比。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 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不易 通过ppt展示门捷列夫的照片,讲解门捷列夫的故事。 了解门捷列夫是如何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 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 1、门捷列夫是按照什么原则编排元素周期表的? 2、现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原则编排的? 通过阅读课本可得:门捷列夫是按照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编排的。 现在的元素周期表则是按照原子序数进行编排的。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通过回答教师问题,培养自学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横行: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归纳总结,深化学生理解。 纵行: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继续创设问题情境: 3、什么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观察元素周期表,可看到有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 同一横行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同一纵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完成表格 请学生翻开课本的元素周期表,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4、元素周期表有几个横行,几个纵行? 5、请同学们写出Li这一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观察到什么? 6、请同学们写出H、Li、Na、K这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阅读课本及自行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会自行学习知识的喜悦。 给出练习: 找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Na S Fe 应该如何描述? Na:第三周期第IA族 先说周期,后说族,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表示,副族用B表示 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描述方法。 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课堂小结: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 2、元素周期表结构 3、如何确定及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课从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入手,改变原有复习引入或问题引入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由浅入深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一步步自己获得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学习的快乐,更有利于接下来化学知识的学习。 及时总结,巩固提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