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国内外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的经验与启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内外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本文就当前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就我国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启示以及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文化科技 ;融合发展 ;经验 ;启示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驱动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已成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设立主管文化科技创新的顶层机构、构建促进融合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强化新技术应用场景中的版权保护、塑造面向产业化的综合资源配套网络等措施推动了文化与科技产业的持续深入融合。 十八大以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也开始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双轨推进、要素保障,有力促进了我国的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产业高地的特色不明显

由于目前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造已取得了较大成功,因此以数字化等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正在迅速发展,但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以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抓手,除了少数几个示范基地基于所在地区文化形成特色产业,比如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产业、兰州的敦煌文化和伏羲文化、长春的关东文化之外,绝大部分示范基地以数字产业作为主打产业方向,但数字产业包含种类太多,文化种类又纷繁复杂,不同地区之间为避免“少走弯路”,很容易引起跟风效仿。并且从以上特色文化类型不难看出,产业种类过于单一,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不仅包括民俗文化,还包括戏剧文化等其他类型,而从实践来看,一些传统的文化产业仍然以内容打造为主,缺乏运用高新技术的思维和手段,比如戏剧行业,一些科技企业考虑到机会成本高昂,也缺乏相应的动力去做内容,因而目前我国不同地区间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并没有出现极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1.2 政策制定面临两难困境

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包括文化与科技两大产业间的跨界融合,还包括向各自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覆盖延伸,但就目前而言,官方产业分类统计体系更新滞后容易造成一些边界产业的出现,比如很多技术类企业通过自身核心技术研发创造文化内容,而很多文化类企业最终产品又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呈现,此类企业可能享受文化与科技双重政策支持,造成财政资源的重复投入。并且目前示范基地与其所在城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政策支持体系化运作不足,未形成良好互动,所在地区的政策往往促成地区相关产业向示范基地集聚发展,但示范基地目前往往偏重于管理,服务性政策相对缺乏,对于示范基地产业发展的支持往往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对于相应重点产业缺乏针对性的细化支持方案。 1. 3 融合型专业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

从我国目前整体来看,文化产业的最大短板就是人才缺乏,尤其是随着我国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软件类技术人才供给数量得到了较大提升,而这也加剧了文化产业类科技人才的缺乏,同时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本身具备复合性,专业高端的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则更为稀缺。 作为补充后备人才的高校培养体系目前也存在一定问题,高校无法认清人才对于文化人才的需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场

普遍存在,比如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与传播多方面融合,然而目前一些从业人员仅仅局限于机械式的生产文化产品,产品“灵魂”确实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从业人员对二者融合的机制和路径并不了解[1]。并且从目前各地区出台的文化或科技人才支持政策来看,往往还是聚焦于高端人才引进,文化产业不同于科技产业,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对在地人才的培育政策支持不足也容易导致文化产品的千篇一律。 1.4 打造国际市场影响力任重道远

我国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档次低,物理实体等“硬”商品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服务类等“软”要素出口较弱,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较为密切的产业诸如影视业、动漫业等,发展已较为成熟,且话语权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并且发达国家目前产品后期制作费普遍在总预算70%左右,而我国目前文化产品后期制作投入仅为 30%左右,投入的不足导致科技支撑立足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前景有限。 示范基地作为后发地区目前在国际上影响力还较弱,参与国际交流与展示目前还是只能借助于一些科技展或者文化展等专项展览,尤其是文化展览大多数是以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主,并非商业行为存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特色交易活动较为缺乏,国外获奖的影视作品还是集中于传统纪录片,技术因素集聚的科幻电影整体来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2 启示与建议

2.1 改进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区域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载体,目前我国示范基地的建设已经由机构设立进入到落地实施的阶段,对于示范基地的支持措施,地方政府也应同步进行调整。一是市级政府统筹建立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领导小组,加强部门联动,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保障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重大规划和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健全“市‐区‐基地”的三级联动机制,细化基地发展考核指标,明确责任,推进区域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落到实处。

2.2 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特色

从近年政策发展来看,几乎所有地区均建立了专门针对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项规划或政策,比如我国中央层面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等,地方层面的《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2012-2015)》、《深圳关于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若干政策》、《天津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专项规划或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的定位,因业制宜,更符合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地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因而对于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发展来说,从国家层面应该明确具体产业分类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从地区层面来看,要加大试点示范力度,通过“大项目”带动,打造符合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集群,确定区域发展1-2个核心产业,扩展与除传统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形态融合,深入打造企业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特色。 2.3 配套出台其他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区域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基金,采取补助、奖励等多种方式支出园区、企业和平台建设;二是搭建针对产业发展特点的投融资平台,创 新担保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风险投资;三是科技计划专项加大向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倾斜,因地制宜,适当优化调整专项资金扶 持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的扶持力度。

2.4 鼓励高新技术深化应用

广泛开展调研,持续对文化领域科技需求的研究,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突破一批文化与科技产业发展领域“卡脖子”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而通过扶持培育一批拥有前沿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有机结合[2]。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应制定相关方针政策,切实保护文化知识产权,推动新技术向文化产品转化,加大对文化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价值。 2.5 深化人才培育保障体系

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文化与科技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跨界人才。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有助于加强本地人员与国外相关人员的较量,为文化与科技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大力引进外来优秀人才,集中运用财政扶持、科研补贴、生活补助等领域的引才政策,引进一批文化科技复合型高端人才;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创新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模式,鼓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通过创办人才实训基地等方式,加强人才实践化训练。

2.6 提升文化科技国际竞争力

因地制宜,鼓励不同地区基于自身文化特色,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研发地区所特有的产品,扩大世界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搭建 专业性的文化科技融合产业交流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更大的商机。鼓励企业间通过自由组团等形式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产业联盟,提升文化产业国 际话语权,提高文化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雅丽. 美国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产业政策及启示[J]. 海南金融 , 2018, (11): 73-80.

[2]颜慧超, 李喜英, 林洪. 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5, (11): 112-117.

国内外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的经验与启示摘要:本文就当前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就我国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启示以及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参考以及借鉴。关键词: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经验;启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驱动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已成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dqlr6aqc94yj364q360565jb3urou0112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