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练习与解析
一、岩石圈的结构
1 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答案:B
点拨: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双层结构,厚度较大,其中高山、高原地区较厚,平原、盆地相对较薄。
2 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 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D.岩石圈中部 答案:C
点拨:上地幔上部,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衰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石处于塑性状态,称为软流层,被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 有关地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B.硅铝层是不连续的,硅镁层是连续的 C.地壳就是指整个的岩石圈
D.硅铝层在山区高原较厚,在平原盆地较薄 答案:C
点拨:岩石圈不仅包括整个的地壳,还包括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4 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 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 答案:A
点拨: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岩石经变质作用,其中的矿物成分重新排列,有用的矿物成分富集在一起,形成矿产资源;岩石出露地表,被外力侵蚀,密度大的先沉积,也易使一些有用矿物富集。变质岩经地壳运动上升到地表,受外力作用在低洼的地方沉积而形成沉积岩。
5 下列各组岩石中,按成因属同一类型的是………………………………………( ) A.石英砂岩、大理岩、板岩 B.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C.石英砂岩、石灰岩、页岩 D.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 答案:C
点拨: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代表岩石是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的代表岩石是石灰岩,另外还有石英砂岩、页岩、砾岩等,属于变质岩的有大理岩和片麻岩等。
6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有下列中的…………………………………………………………………………………(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花岗岩、石英砂岩 答案:C
点拨:本题要求理解变质岩的概念,由此来确定属于变质岩的岩石。
7 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花岗岩 B.页岩 C.片麻岩 D.大理岩 答案:B
点拨:只有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页岩属于沉积岩,因此可能含有化石。大理岩虽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但石灰岩中可能含有的化石在经过变质作用后,就被破坏了。
8 下列有关大理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变质作用而形成 B.按成因属于岩浆岩 C.因外力作用而形成 D.形成于地壳硅镁层 答案:A
点拨:本题的疑点是D选项,大理石是由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石灰岩是位于地壳的上层硅铝层,因此说形成于地壳的硅镁层是错误的;大理石是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按成因来看属于变质岩,因此应该是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9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答案:B
点拨: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其沟壑的形状呈“V”形,“V”形谷是流水侵蚀的基本特征。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 B.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内力作用 C.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地壳运动、泥石流、滑坡” D.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重力能 答案:A
点拨:引起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是它们长期作用的结果,地震和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泥石流和滑坡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11 下列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A.断层、块状山 B.背斜、山岭 C.褶皱、巨大山脉 D.背斜、向斜 答案:D
点拨:本题要求区别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块状山、山岭、巨大山脉是地貌,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也属于地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