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呕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呕吐

呕 吐

【定义】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古代文献将呕与吐进行了区别: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多兼见,难以截然分开,故统称为“呕吐”。呕吐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伴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幽门梗阻、食源性呕吐、神经性呕吐、十二指肠壅积症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另如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代谢紊乱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早期,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对于喷射性呕吐应重视查找病因,采取综合诊疗措施。

【病因病机】

一、 病因

1. 外邪犯胃

风、寒、暑、湿、秽浊之邪侵犯胃腑,胃失和降,水谷随逆气上出;均可发生呕吐。但由于季节不同,感受的病邪亦不同。如冬春易感风寒,

5

夏秋易感暑湿秽浊。因寒邪最易损耗中阳中气,凝敛气机,扰动胃腑,故寒邪致病者居多。 2. 饮食不节

或饮食无制,饱餐过量,暴饮暴食,偏嗜酒辣,过食生冷油腻,可导致食滞不化,物盛满而上溢:或进食馊腐小沽,或误食异物、毒物等,致消浊混杂,胃失通降,上逆为呕吐;或饮食不节,睥胃受伤,水谷不归正化,变生痰饮,停积胃中饮邪上逆,则发生呕吐。 3. 情志失调

情志抑郁,忧思恼怒,肝失条达,横逆犯胃,或气郁化火,气机上逆而致呕吐。 《景岳全书·呕吐》云:“气逆作呕者,多因郁怒,致动肝气,胃受肝邪’所以作呕。”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亦可发生呕吐。 4. 素体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薄弱,脾胃素虚,或病后损伤脾胃,中阳不振,纳运失常,胃气不降则吐;或胃阴不足,胃失润降,不能承受水谷,亦可发生呕吐。

上述诸因素,既可单独致病,亦常错杂为患,其中饮食所伤又为诸因之首。

二、 病机

5

导致呕吐的病因虽多,但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胃居中焦,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下行,以和降为顺。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于上则出现呕吐。正如《圣济总录·呕吐门》所说:“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

呕吐的病变脏腑在胃,与肝脾三脏关系密切。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水谷,以和降为顺,若邪气侵扰,胃虚不降则上逆为吐,故其病位在胃。脾主运化,以升为健,与胃互为表里,若脾阳素虚,或饮食所伤,则脾失健运,饮食难化,或水谷不归正化,聚湿为痰为饮,停蓄于胃,胃失和降而为吐。肝主疏泄,有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若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或气郁化火,横逆犯胃,胃气上逆亦可致吐。

呕吐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有邪者属实,无邪者属虚,虚实可互为转化与兼夹。因外邪、饮食、痰饮、肝气等伤胃,胃之和降失司而致呕吐者属实;脾胃虚寒或胃阴不足而无力司其润降之职致呕吐者属虚。实与虚可以相互转化。如实证呕吐剧烈,津气耗伤,或呕吐不止,饮食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每易转为虚证。虚证呕吐复因饮

5

食、外感时邪犯胃,可呈急性发作,表现为标实之证。

【诊查要点】

一、 诊断依据

1. 下痢脓血黏液,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

2. 急性痢疾起病急骤,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3. 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或具有传染性。

二、 病证鉴别

1. 呕吐与反胃

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反胃是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入不化而致。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吐后转舒为特征。大多起瘸缓慢,病情反复,可伴有形体消瘦、而色少华、神倦乏力等症。呕吐有虚实之不同,实证呕吐为邪气犯胃所致,多起病急,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虚证呕吐属胃虚失和,多时吐时止,无一定规律,或千呕恶心,但

5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呕吐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呕吐呕吐【定义】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古代文献将呕与吐进行了区别: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多兼见,难以截然分开,故统称为“呕吐”。呕吐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伴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幽门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doy077wwc1symv1jox557eja0pqkz006m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