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湖南把重金属污染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
湘江治污倒逼产业转型(绿色焦点·攻坚克难治污染④)
本报记者 侯琳良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30日 09 版)
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何以备受瞩目?数字足以说明问题:该流域占全省面积的40%,人口占全省的60%,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5%以上。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提出通过5至10年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
湘江治理重金属污染,这几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接下来如何铁腕推进?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治理初见效
淘汰800多家“涉重”企业,五种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率均呈下降趋势
阳光明媚的午后,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嬉戏,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几个青年男女在玩沙滩排球。漫步在郴州市城东苏仙区沿河而建的西河公园,若不是区委书记何录生的提醒,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竟是一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尾矿库。
西河是湘江上游的二级支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河大量开采有色金属,鼎盛时期沿线聚集采矿企业423家、选矿企业245家,每年要接纳2000万吨直排河中的污水,河边历年堆积的尾砂、废石多达1000多万吨。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近两年来,苏仙区打击非法采矿,抓矿企整合,采矿企业减少到27家,选矿企业减少到28家。同时开展生态修复,移走尾砂,种上植物,将尾矿库改造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郴州西河之变,是湖南省推进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
湖南省环保厅厅长刘尧臣介绍,“十二五”以来全省淘汰有色金属冶炼落后产能59.6万吨,全省“涉重”企业比2007年减少32%,其中湘江流域减少37%,超过800家。
“清水塘,水难清”。株洲清水塘地区聚集了重化工企业130多家,属于湘江株洲段“污染重灾区”。目前,多家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口,都被株洲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利用厂的管网截断。所有工业污水统一进行深度处置,最终实现“一个口子排放、一个标准排放”。
在清水塘工业废水的主要排污口霞湾港,记者看到,排入湘江的水能清晰看见河底的颜色。“环保部门在这里设置了24小时的电子监测,一旦超标,立即处理。”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部部长陈朝阳说。
省环保厅的监测数据显示,历经5年治理,近年来湘江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2012年湘江干、支流42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8.1%,比2007年提高5.6个百分点。汞、镉、砷、铬等五种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率、超标个数、超标断面比例均呈下降趋势。
■难题待破解
两个“减少50%”倒逼“有色金属之乡”调整产业格局,转变发展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湘江流域矿山开采历史长达数百年,过去粗放、掠夺式的生产模式,留下的“包袱”太重。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衡阳水口山、湘潭锰矿等处,露天堆放的含重金属固废就达数亿吨,还有1000多个尾矿库、近10亿吨的尾砂。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