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
互不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参见教材 2.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决定的; B.革命性决定的; C.实践性决定的; D.阶级性决定的 【答案】 C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定的。参见教材 P54。
P44。
)。 首先,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实践的; B.多样的; C.可知的; D.变化的 【答案】 A
)。 【解析】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见教材
P70。
4. 自觉能动性是实践的一个基本特点,这表明实践是( A.主体纯粹的思维活动; 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答案】 B
【解析】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参见教材
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
C.主体感性的物质活动; D.主体社
P68。
5.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是( A.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答案】 A
)。
B.不能正确认识的; C.盲目自发地起作用的; D.可以认为改变的
【解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参见教材 P92。
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说的是( A.人脑是意识的唯一源泉; 主观性 【答案】 C
)。
B.意识不具有客观性;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意识不具有
【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
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参见教材 P94。
)。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
客体的科学评价
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
【答案】 C
【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参见教材
P108。
8.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答案】 D
)。 A.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B.有用的就是真理; C.真理是凝固不变的; D.真理是有价值的
【解析】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
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
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参见教材
P121。
9.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是必须坚持
)。
(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个人需求出发; 志出发 【答案】 A
D.一切从集体意
【解析】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 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参见教材 P124。
10.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个体意识的影响实现; 良俗的影响实现 【答案】 B
)。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群体意识的影响实现; D.对公序
【解析】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参见教材
P130。
11. 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信息传递系统; B.生产工具; C.自动控制系统; D.动力系统 【答案】 B
)。 【解析】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参见教材 P134。
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们之间是( )。
它
A.相互决定的关系,无主次之分; B.相互平行的关系; C.相互制约的关系,有主次之分; D.
相互孤立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 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参见教材 13.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答案】 D
【解析】。 在电子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占了主导地位,因而 可以称之为信息社会。参见教材 14. 商品经济是(
)。 P。
)。 P146。
A.自然经济社会; B.商品经济社会; C.产品经济社会; D.信息社会
A.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B.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以自给自足为特
【答案】 C
【解析】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参见教材 P169。
15.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答案】 D
)。 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个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单位商品价值便会 剩余的劳动时间
【解析】 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即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 下降, 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 则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参见教材 16.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价值的生产问题; 产品的实现问题 【答案】 D
【解析】 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
)。 P184。
B.社会总产品的创造问题; C.社会总价值的分配问题; D.社会总
核心问题是要分析在社会资本再生
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参见教材 17.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答案】 A
)。 P191。
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C.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D.资本家追
【解析】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参见教材 18.金融寡头经济参与方式(题目不全) C.参与实现的
D.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 【答案】 C 【解析】参见教材
P。
)。 P193。
19.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 A.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 A
【解析】 在分配关系上, 许多发达国家对收人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 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参见教材 20.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答案】 D
【解析】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参见教材
P230。
)。 B.能够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
C.会使其经济发展长盛不衰;
如实行社会福利政
P233。
A.生成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多种手法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其中典型的新殖民主义手法是
( )。 A.高价倾销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
方式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
B.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型产品; D.打着 \援助 \的旗号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
C.以占领殖民地的
打着所谓援助
【答案】 D
【解析】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多是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法,
\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参见教材
P227。
22.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之一《乌托邦》作者是
)。
(A.发过的圣西门; B.英国的莫尔; C.英国的欧文; D.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答案】 B
【解析】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写的 《太阳城》。参见教材
P242。
《乌托邦》 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写的
2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答案】 C
)。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监督制 【解析】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参见教材 24. 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共产主义社会特征和本质要求的是(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按地位分配 【答案】 A
【解析】马克思十分强调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并把它作为共
P275。
产主义社会的一面旗帜加以突出论述。参见教材 25. 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 A.爱岗敬业的职业理想; 理想 【答案】 B
【解析】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
P268。
)。
B.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
)。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和谐共生的社会理想; D.大公无私的道德
是凝聚一切进步社
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参见教材 P289。
二、简答(每题 6 分,共 30 分)
26.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 着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 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 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
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
甚至反马克思主
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就必然会随着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
时代的变化、 实践的扩展、 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再次,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 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 实践
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
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
事实上,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 170 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 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解析】参见教材 P40。
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 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就存在
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
27. 简述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答案】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人们在实践中, 最先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同认识对象发生直接的接触, 产生感性认识。 由于实践的继续, 感性认识积累多了, 就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出现认识的飞跃,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的这次飞跃非常重要, 它是认识任务的真正完成。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 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与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 第二, 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必须通过思维的加工, 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解析】参见教材 P111-112。
28. 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 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 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动,或者其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
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 以
有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数
耗费较
而有的商品生产者
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 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少的个别劳动却形成较多的社会价值,
量和品种符合市场需求, 或者他们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样的商品生产者就会发财致富。
所生产的商品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市场需求,
或者他们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
他们就会发生亏损, 甚至
要劳动时间, 所耗费的私人劳动不能或者不能全部被社会所承认, 【解析】参见教材 P175。
陷于破产。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是经常发生的。
29.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这方面的表现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解析】参见教材
P232。
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而有效的全球性
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得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