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艺术
做父母的一般都很重视子女的培养教育工作。然而,不同的家庭,培养教育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有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严加管教子女,为子女的做人成才可没少操心、费力,可子女的品学却是都不好;可有的父母,在人们看来,平时似乎也没怎么费口舌、花气力去严加管教,可子女却是品学兼优。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在教育子女的实践过程中,有的父母根本不懂得、不会运用教育艺术,有的父母则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来启加家庭教育咨询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遇到问题和困难,不认真分析原因,不讲究家庭教育的艺术,指望着寻求一种“绝招”“法宝”便可万事大吉。这种思想是把复杂的家庭教育简单化,如果真有什么“绝招”“妙招”,国家早就推广实施了,那岂不是人人都可
以被教育成精英?
相信教育子女有什么“绝招”“秘诀”,这是把子女教育工作问题件简单化的表现,是很有害的。我们必须明白,教育子女不同于用机器加工零件。加工机器零件,只要选好原料,知道零件的规格,按照操作流程,一开机器,符合规格的零件就出来了,这很简单。教育子女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子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进行复杂的劳动。因此,必须讲究教育的艺术。
所谓讲究教育的艺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选择、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教育方式方法,去解决子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一、以身作则 导之以行
在谈到子女教育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对子女讲清道理,怎么样进行说服教育。可子女之所以听从父母的说服教育,不仅仅是由于家长讲清了道理,更重要的是因为父母也是按照他们所讲的那样身体力行,做到了以身作则。
家长能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家长威信就高,就可以取得教育者的资格,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教育工作就会很有效。如果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并不做,也不准备做,那么家长就没有权威,不具备教育者的资格,就没有教育的主动权,教育效果肯定不好。
各位家长必须明白,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由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一种教育工作。孩子在家庭里生活,和父
母朝夕相处,尤其在年幼时,与父母形影不离。这不仅仅是由于接触多的缘故,更主要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孩子越是在小时候,就越是崇拜、敬仰、信赖父母。对孩子来说,父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这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往往是在无意之中发挥的,是潜移默化的,但其作用也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父母自身行为好,孩子就会受到好的影响;父母自身行为不好,不检点,就会给孩子以不良影响。所以,要提高教育效率,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家长以身作则是最为要紧的事。
马卡连柯曾经告诫做父母的说:“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么样穿衣服,怎么样跟别人谈话,怎么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么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么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么读书——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马卡连柯还认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因此说,讲究家庭教育艺术的前提,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以身作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艺术,或者说是最重要、最高超的教育艺术。
许多事实证明,家长做某一件事,说某一句话,本不是有意做给孩子看的,也不是说给孩子听的,可孩子偏偏学了你的样子。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常常发生。
有一位家长平时为人老实厚道,和同事、邻居关系都很好。可他的孩子却总是欺负小朋友,老师怎么管教都无效。老师请这位家长到学校,家长说:“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淘气,为此我没少揍他。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就揍不好他?”教师听家长这么一说,明白了,原来孩子好欺负小朋友,完全是受他家长的影响。这位家长很不服气说:“我从来不和别人闹矛盾,更不欺负别人。”实际上,这位家长管教孩子完全是用“打”的方式。家长并无心以此教孩子欺负小朋友,可他“打”孩子的行为,使孩子从中领悟到一个“真理”:倚强凌弱。你看,大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打孩子,那么,大孩子对小朋友不满意,照样可以采取“打”的办法,孩子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
有时候,家长有意做给孩子看的,孩子偏不看;家长有意说给孩子听的,孩子偏不听。就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家长不希望孩子看的、听的,他们往往都注意看、注意听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平时欣赏文艺作品和文艺节目,往往有这样一种体验:越是真实的东西,对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就越强。这是因为这种作品和节目真实地反映了现实,有真情实感,容易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这和教育的道理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无意的言行,是家长人格的自然流露,自然对孩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大。
因此,家长的以身作则,并不是说在平时“注意一下”就行了,而是要求家长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必须从根本上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必须明白,以身作则并不是说家长像演员那样给孩子“表演”。从根本上说,
以身作则是要求家长用自己的人格教育孩子。
当然,事实上,并不是家长做得好,孩子肯定就好。家长的正确行为,要想使孩子跟着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导之以行”;同时也要进行说服教育,加以有意识地引导,“晓之以理”。只有身教和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数子之过 不如奖子一长
许多家长都懂得应该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采取积极诱导的方法,充分肯定孩子的进步、优点和长处。但往往一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平时表现不错,进步快,长处显著,家长很满意。问题是有的孩子,表现不太好,甚至很不好,家长是想多表扬、多鼓励和肯定,可总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表扬、肯定和鼓励的,总是出问题,犯错误,思想、学习、品德等表现都不怎么好,要表扬,鼓励和肯定什么呢?家长很犯难。有的家长说:还表扬呢,我一看到他,气就不打一处来!
然而,恰恰就是这种孩子更需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尽可能多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这样的孩子,毛病多,家长不满意,平时很少听到表扬,而听到批评、指责、说落太多了。这对他们成长很不利。
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说,数落孩子十个过错,其作用不如表扬、奖励孩子一个长处。这个道理是很深刻的。它对每一个孩子适用,尤其是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这样做,有时会产生奇效。
有一个孩子很贪玩,每天放学后像出笼的小鸟,尽兴的玩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