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尿不湿,大到核磁共振:深度解析NASA航天技术“军
转民”之路
编者按:近日,NASA宣布开放56件专利,包括火箭推进方法、推进器、喷嘴等多种“高大上”的技术。作为推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典型代表,NASA是美国乃至全球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推进的标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NASA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方面的丰富经验。 原标题:多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合理运用知识产权策略,形成了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的有效链条——
从“天上”到“人间”:航天技术转移之路
不必亲自登上太空,人们就能体验到为宇航员量身定制的高端技术。在航天飞机遨游太空的背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航天技术的民用商业化转移,这一环节的意义并不亚于太空探索。
作为最早研制出航天飞机的机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延续着另一项重要使命:航天技术及其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最近,NASA再次发放“福利”,在其官网上开放了56件专利,火箭推进方法、推进器、喷嘴等“高大上”的技术名列其中。这些专利的“解禁”有助于相关企业在项目中节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促进项目更加顺利开
1 / 7
展。NASA表示,这些被开放的专利将成为免费公共资源,可被任意用于各种商业目的。
实际上,我们身边的一些技术或产品,大到镀膜加工技术、核磁共振、净化水技术,小到可封口塑料袋、尿不湿等,它们的前身正是来自于航天技术的发展。NASA所打造的从“天上”到“人间”的知识产权转移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寻常百姓的生活质量,对于各国的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作为推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典型代表,NASA是美国乃至全球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推进的标杆,在政策、管理和措施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经验。这项工作始于1973年,NASA由此成为美国最早开展军民技术转移的政府部门之一。这一年,NASA发布了黑白印刷的《技术应用项目报告》。由于社会各界对该报告兴趣浓厚,NASA决定每年发布此报告。自此,该报告的发布成为NASA开展技术转移的特色之一。
1976年,NASA将《技术应用项目报告》更名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军转民技术》(NASA Spinoff),每年选取约50项军转民技术编入报告,介绍这些技术的研发背景、应用前景、技术转移方式,以及与小企业合作将新技术引入民用领域等情况。此后,NASA还将该报告改为彩色印刷,免费
2 / 7
发放给高校、媒体、发明家,以及普通公众。
在NASA Spinoff的基础上,自2013年开始,NASA开启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包括建立规范的分支机构技术转移流程、技术转移年度工作计划和技术转移过程考核的关键点。为此,NASA还发布知识产权经纪人制度,并授权其开展技术转移工作,同时将某些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对企业开放,企业可采用电子申请的方式获得许可,从而进一步加快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步伐。
“用于金属、混凝土等材质的保护涂层”是2013年NASA Spinoff中的一项技术。它源于NASA在用于飞行器的防护涂层方面拥有的丰富技术储备,具有快干、导电、耐高温和抗撞击等多种特性。NASA将航天飞机使用的涂层配方提交了专利申请,并通过专利许可方式转移给美国的私营企业,利用该涂层配方为桥梁、管道、发电站等设施和建筑加装保护涂层。通过专利许可等方式,该涂层技术实现了商业化应用。该项技术转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被列入了太空技术荣誉堂。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间,NASA Spinoff刊登的所有技术创造了约1.8万个工作岗位,挽救了约44.4万条生命,减少了约49亿美元的成本,获得了51亿美元的收入。航天技术的转化不仅让NASA获得了巨额的技术转移收入,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NASA 在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