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生众: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生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启发)上学期,我们还学了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 生6:《乡愁》“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师:很好!这些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大家记得非常清楚。现在,请跟老师再把这些诗句朗读一遍。(师出示幻灯,带读。)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楚。那么请问,写这些诗句的诗人,想通过月亮或月光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7:表达思念之情。 师:对!表达思念。(启发)是思念—— 生8:思念故乡。 生9:思念亲人和友人。 师:太好了!通过复习,大家知道我国的文人常用月亮、月光表达对故乡或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月的词,请看课题。(师幻灯出示课题) 师:(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生10:词牌名。 师:对!这首词有没有词名? 生11:没有。 师:好!再看作者。昨天有哪些同学通过网络或者其它途径查阅了作者的生平
第页码页 / 总共总页数页
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生纷纷举手,师检查) 师:不错,大多数同学都去查阅资料了。现在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最好不看资料,凭记忆能说多少说多少。 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最高官至礼部尚书。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人弹劾“谤讪朝廷”,下狱,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惠州、琼州等地。一生坎坷,飘零不定。 师:讲得很好!把苏轼的生平概括得既简洁又明了。(又向大家问)关于苏轼,他介绍完整了吗? 生:(齐声)没有。 师:对,他只介绍了生平,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谁来补充? 生13: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师:两位同学学习态度很好,不仅查阅了资料,还整理出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来,精神可嘉。(生齐鼓掌) 师:现在,大家把书翻到144页,把这首词先朗读一遍。(生齐读,师聆听) 师:大家读得不错,老师仔细听了,没发现有字读错音。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小序读一遍。(师生同读小序) 师:序中的“兼”字是什么意思? 生14:“兼”字指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 师: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 这首词至少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齐)两个。 师:对。是哪两个呢?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解,把这首词的意思疏通一下。 (生自读课文及注解) 师:都看完了,看懂了没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众生默然) 师:(微笑)没人举手。那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着,等词的意思都吃透了,再
第页码页 / 总共总页数页
回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请大家把这个问题先记在心里,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现在我们先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书上的注解,我们知道这两句词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 生15:好象作者想问的是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知道上下贯通来理解诗词。那老师再问你,“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 生15:应该是月亮中的宫殿。师:(微笑向全体)是月亮中的宫殿吗?(众生默然) 师:大家再看“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 生16:回去。 师: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 (生齐笑) 师: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大家结合苏轼的生平来理解。 生17:(小心地)是回到朝廷吧? 师: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 生齐答:朝廷。 师:那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的“琼楼玉宇”又指什么? 生18:还是指朝廷。 师;好极了!(鼓掌)你能从这一句中的“欲”字,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生18:作者当时很想回到朝廷。 师:大家说,他回答的准确吗? 众生:准确! 师:记得我们背过一首苏轼在密州写的词,是—— 众生:《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当中表达“欲归”心情的句子是——(师生同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师: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吗? 生19:不能。 师:从哪看出来? 生19:“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 师:
第页码页 / 总共总页数页
(微笑)他怕什么? 生19:“寒”。 师:“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生19:不是。 师:那指什么? 生20:应该是指心理上的恐惧吧?具体好象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师:(鼓掌)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时刻不忘作者生平。确实,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那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人间”指什么?生21:“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师: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生21:我觉得从书上注解看,作者认为在人间好——也就是在“地方”作官好。 师:(微笑)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学完上阕,我们齐读一遍。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展开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你现在不是在念,而是在“吟”,所谓的吟,就是抑扬顿挫地读。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生读,师聆听) 师:非常好!我看见有些同学摇头晃脑,很投入。×××,老师感觉刚才你是最出色的,不仅神色投入,而且语速、语调也很到位,现在,能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吗? (生22读) (众生鼓掌) 师:学完上阕,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生讨论) 生23: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生23:好象是“欲”和“恐”。师:(微笑看大家)大家赞同吗?(生赞同) 师:(对生23)你概括得太好了!请大家看幻灯。(师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同学,带着情感去读。(生齐读,师聆听) 师: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
第页码页 / 总共总页数页
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 生24:承上启下。 师:(启发)具体点说—— 生24:“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 师:看来你把这首词理解得很透彻,我提一个问题,你把我后面要提的问题都回答了。我再问你,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 生24:“兼怀子由”。 师: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要写—— 生:(齐)怀子由。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书上注解说是月亮没有人世的愁和恨,这样理解正确吗?生25:不正确。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 师:作者因什么而恨? 生26: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 师: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生27:难。 师:我们常听老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生28: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期待和祝愿? 生28:但愿。 师:“但愿”怎么解释? 生28: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 师: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 生29:下阕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生29:“难”、“愿”。 师:一步到位,好极了! 生30:老师,我还是不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页码页 / 总共总页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