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电大本科[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最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心理学】形考作业一:

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 4、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5、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测验法 6、开始环节 中间环节 终末环节 7、痕迹 8、心理发展 9、指向和集中

10、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 呼吸运动的变化 11、目的性 意志性 二、单选题

1、A 2、D 3、A 4、C 5、B 三、简答题(只提供要点)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 描述和阐明人的心理现象; (2)侧量和预测人的心理现象; (3)理解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2、大脑的反射活动包括哪几个环节? 答:(1)开始环节; (2)中间环节; (3)终末环节。

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 (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4、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答:(1)有意识性; (2)意识的能动性; (3)意识的社会历史性。

5、什么是注意?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

答: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关系:注意是一种大家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过程。它总是和心理过程联系着。 6、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 答:(1)原来注意的强度;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四、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见P30 2、请联系实际分析一下自己的注意特征。参见P44

【心理学】形考作业二:

填空题 感觉器官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整体反应

预定目的 主动的 系统的 人脑

输入 编码 存贮 提取

编码 贮存 暂时性 永久性 客观事物

10、概括性 间接性 11、一般的 本质的

12、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13、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身段表情 14、渲染性 15、高级情感 二、多项选择题

1、D 2、ABCDE 3、ABC 4、ABC 5、ABCD 6、B 7、CD 8、A 9、ABC 10、ABCDE 11、BCD

三、问答题(只提供要点)

1、答:共同点——二者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相异处(区别)——二者是不同的心理过程;由感觉到知觉,其间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同时,人的态度和需要也会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从二者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2、答:(1)有浓厚的观察兴趣;

(2)有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

(3)要积极思维,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4)要学会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3、答:保持:是信息在头脑的编码和贮存。 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错误。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识记材料的数量对遗忘的影响; 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影响; 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

4、答:思维的两个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它的特征表现为从大量个别的现象中概括一般的东西;从众多本质的、非本质的特性中概括出本质的特征;从许多外部联系中概括出内部的规律性联系。

间接性:指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答: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区别:情绪是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在种系发生中,情绪发生早,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发生晚,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社会历史性;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短暂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二者密切联系,都是对需要是否满足所产生的体验,是同一类型的心理活动。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6、答: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形式:(1)直觉的情感体验;

(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四、论述题

1、答题要点:

四个过程: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解决因素:(1)理解问题解决的因素; (2)定势的作用;

(3)功能固着的作用; (4)迁移的作用。

2、答题要点:什么是美感;美感的特征;美感的评价标准。

【心理学】形考作业三:

填空题

1、简单的 不随意 随意 2、明确的目的性 3、果断性 4、生理和社会

5、生理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6、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7、勒温 行为的动力

8、基本需要 心理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9、需要 诱因 10、成就动机

11、个性心理特征

12、抽象智力 具体智力 社会智力 13、模仿

14、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15、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16、个体心理活动

17、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B 4、ABC 5、D 6、A 7、C 8、A 9、ABD 三、简答题(只提供要点)

1、答、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特征:(1)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 (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2、答:(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3、答:是指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去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成就动机和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密切联系着。 成就动机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 4、答:区别:(1)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

(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 联系: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5、(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4)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5)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6)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6、要点 :(1)气质对智力活动的影响; (2)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3)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四、论述题 1、答题要点:

(1) 什么是意志; (2) 意志的四个品质; (3) 联系自己的实际。

2、答题要点:

(1)介绍马斯洛本人;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3)联系实际评述

【心理学】形考作业四:

填空题

一个人的性格 合金

性格的各个不同方面

同样的性格特征 不同的性格特征 歌德

心理过程 行为表现

他人的认知 人际关系 人的行为的原因 自我的认知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信息性人际交往 需要满足性交往

10、交谈规则 语义差别 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 人际距离 11、教育者 被教育者

12、心理素质 心理发展 心理反应 二、多选题

1、C 2、ABC 3、A 4、ABCD 5、C 6、A 7、B 8、ABCDE 9、ABCD 10、ABCD 三、简述题

1、要点;(1)亲子关系的教育; (2)家庭结构的教育;

(3)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4)出生顺序; (5)独生子女。 2、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内在性和外显形; (2)社会心理的互动性和冲击性; (3)社会心理的实用性和迎合型。

3、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知觉或认知,亦称人际知觉或对人知觉。 范围很广主要包括:

对他人的认知:表情的认知、性格的认知、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对自己的认知。 4、答:(1)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有各自的动机、目的和立场,都设想和判断自己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

(2)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是借助语言和非语言两类符号进行的。 (3)人际交往是一种动态系统,交往的双方都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刺激与反应互为因果。

(4)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的双方不但应具有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而且也要对语义有相同的理解。 5、答:(1)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2)个体心理活动的强度; (3)个体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4)个体心理活动的自控力; (5)个体心理活动内部的协调性; (6)个体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 (7)个体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8)个体社会交往能力;

(9)个体对暗示的接受能力; (10)个体心理健康能力水平。 四、论述题(答题要点) 1、答:(1)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3)职业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4)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5)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2、答:人际关系的含义。

影响的因素(1)个人的一般品质(含十个方面); (2)相似性因素; (3)需要的互补。 联系实际。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概念学习: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较高级类型之一。概念是指用名称和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的有意义学习形式,具体有包含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种形式。

2.习得性无力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习俗水平: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二阶段。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具体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4.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新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

三、简答题(从下面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1.程序性知识学习由哪几个阶段构成?

答: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1)陈述性阶段。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 (2)程序化阶段。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 (3)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 2.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措施有哪些? 答:(1)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3)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

(4)使学生学会自己我强化。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品德的心理结构历来是人们争议的问题,出现过: (1)“二因素说”:认为道德品质由知和行所构成;

(2)“三因素说”:把道德意志包括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之中;

(3)“四因素说”: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4)五因素说:在四因素基础上应增加一个道德信念因素,它与四因素说无本质区别。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四因素说”,四种心理成分所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道德动机。

4. 学习准备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

答: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6个方面。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五、案例分析题(12分)

(本案例主要涉及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和学习策略的教学两个知识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1)李老师能够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很可贵的,但是李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很大问题。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应该坚持过程性原则、训练性原则、分解性原则、一体性原则和迁移性原则以及效能感原则。李老师在学生没有任何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就直接讲解学习策略,更没有在具体的训练中分解学习策略,对学生而言,仅仅是一堆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当然不明显。

(2)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的范畴。策略性知识是一种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这些阶段中,需要提供例证,而且应该有练习和反馈,这样学生才能容易掌握,而不是一“教”了之的。

(3)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可以使用:学科渗透式教学、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正确的做法是,在划分重点、复习和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而加深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学会对学习策略在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迁移。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讨论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

2.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学生回答时可以语文、英语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为例,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适当扩展)

(1)形成条件化知识。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完成一种心理技能。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强化性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自动化程度。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教师可以指导或要求学生大声描述观察内容、直观教具的操作过程以及思维过程和概括的结论,鼓励学生互相问答和相互议论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电大本科[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最新)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心理学】形考作业一:填空题1、心理现象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3、个性倾向个性心理4、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5、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6、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7、痕迹8、心理发展9、指向和集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d48m7anm24qfr016rn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