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形式与基本环节 一、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二)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得以进步完善而基本定型。最后,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4.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等;综合课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课的类型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主要有讲授课、演示课、自学课、讨论课和作业等。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度、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布置课外作业。 5.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6.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趋势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革新传统的以“教”为本的班级授课制。历史上“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都曾风行一时,但未能长久,没有大面积地推开。原因在于这些改革走过了头,摒弃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甚至从根本上取消了班级授课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中小学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否定,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和制度生成的渐进原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作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和虚无主义的方式。 (三)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1.个别教学 (1)个别教学的概念 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2)个别教学的意义 个别教学强调发现、珍惜、发掘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平均、划一教学的不足,是满足特殊化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当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的个别学习,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条件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时间。 (3)个别教学的要求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点;既要针对个体,又要使个体不脱离于群体;要制定详细的个案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好各项工作。 2.现场教学 (1)现场教学的概念 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
教学活动的形式。它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常需要有关现场人员的参加。 (2)现场教学的意义 现场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参观等,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3)现场教学的要求 现场教学的要求是:目的明确;准备充分;现场指导;及时总结。 (四)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1.复式教学的概念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2.复式教学的意义 复式教学保持了班级授课制的一切本质特征,与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学生的活动。复式教学组织得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 3.组织复式教学的要求 (1)合理编班,要根据学生人数、教室大小、师资质量等情况全面考虑,灵活掌握;(2)编制复式班课表;(3)培养小助手;(4)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五)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1.分组教学 (1)分组教学的概念 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美、英、法、德等国家实行的分组教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分组,即取消按年龄编班,改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另一类是内部分组,即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教师进行的教学不完全相同,小组不是固定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组可以进行调整。 (2)分组教学的意义 理论上说,分组教学有利于缩小差距,便于用统一的进度和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每个学生总是有许多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能力只是影响学习成绩的诸因素之一,还有动机、兴趣、努力程度和学习习惯等也会影响成绩。 (3)分组教学的要求 分组教学的要求有:充分了解学生;制订个体教学计划;保证教学井然有序;深入钻研教材教法。1 2 3
2015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6章第4节:教学组织形式与基本环节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