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专辩论赛简介
国际大专辩论赛从1993年首届举行至今。每两年举行一届。轮流在新加坡和北京举行。
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为推广华语的影响和应用,增进本区域高校的交流和友谊,首创了一种新的电视游戏模式—大专辩论会。当时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两年举办一次。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应邀参加了首届和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均以优秀的表现夺得冠军。
1992年,新加坡电视机构总裁访华,提出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亚洲大专辩论会”的设想,并很快达成合作意向。 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主任负责就合作具体事宜与新加坡方面进行磋商,并提议将名称改为“国际大专辩论会”,此提议得到新加坡方面的赞同。1993年1月,双方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协议规定:“国际大专辩论会”宗旨为:促进华语在国际上的普及和应用,展现华语的魅力;促进参赛国家或地区之间、大学之间、青年之间的 思想沟通和情感、文化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促进国际间电视同仁的合作,使电视具有更大的覆盖性和代表性,提高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国际大专辩论会” 仍两年举办一次,双方轮流承办,节目版权共享。
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办,中国派出复旦大学参赛。中央电视台播出全部比赛的七场实况录像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掀起了一股辩论热潮,影响至今。
从普通的爱好者到专家学者,历届以来倍受瞩目。逐渐成为华语辩论的最高舞台之一。 来自各大院校的辩手在这一舞台上各显神通。大力推广和发扬了辩论艺术和中文文化。 历届以来,大赛赛制也不断发展完善。另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和竞争性。
比赛中辩手精彩的辩词、理论功底以及临场应变和团队配合往往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经典。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比赛程序: 正方一辩2分30秒; 反方一辩2分30秒;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正方一辩公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一辩公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双方各累计时4分钟; 正方四辩3分钟; 反方四辩3分钟; 观众提问(可省略)。
1
二、比赛规则
(一)本届辩论赛分预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轮比赛。通过比赛选出优胜队参加下一轮比赛。比赛采用积分与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所有比赛时间相同,具体程序如下:
1、主席致开场词,介绍该场参赛队员、评判团成员和比赛规则。 2、开篇立论开始,正反两方一辩依次进行,时间各二分三十秒。 3、公辩时间6分钟,每队各3分钟。 4、公辩小结,每队各一分三十秒 5、自由辩论8分钟,每队各4分钟。 6、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7、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8、评判团进行评判,工作人员计分作统分工作。 9、请本场的评判代表分析赛情。
10、主席宣布本场比赛各队的得分情况及最后结果。 11、本场比赛结束,退场。
注:每位辩手发言时间剩30秒时,将有一次笛声提示,当辩论时间用完时,有两次笛声提示,辩手应立刻停止发言。
(二)公辩规则及自由辩论规则 1、公辩
①质询者控制质询时间,可以提出与题目有关的合理而清晰的问题,并可以随时停止被质询者之回答。 ②公辩时间内,质询者应询问问题,不得自行申论或就质询所获之结果进行引申,否则视为违规。 质询者自行申论或引申发言时,答辩者有权要求其停止。
③答辩者应回答质询者所提之任何问题,但问题明显不合理时,被质询者得说明理由,拒绝回答。 ④答辩者可以要求质询者重述其质询,但不得恶意为之,否则视为违规。 ⑤答辩者不得对质询者提出询问,否则视为违规。 ⑥答辩者提出反质询时,质询者得要求其停止,并拒绝回答 2、自由辩论
①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为8分钟,每队各4分钟。
②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③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④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剩30秒钟时,将有一声笛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会有两声笛声提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⑤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辩手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
2
间用完为止。
⑥自由辩论是检验一个队整体配合能力以及每一位辩手实力的重要阶段。辩手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简洁明了地加强自己的论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如果流于空洞无物的攻击或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言观点,或者出现语误、空场等情形,都将影响该队的成绩。
注:各队辩手辩论中可将资料集中在自制卡片上,发言时以备参考,但不能宣读事先已拟好的稿件或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表或字板,在自由辩论时队员可以相互提供发言线索。
1993年第4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 主席:黎学平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光临“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第四场,也就是最后一场初赛。
今晚的优胜队伍将会进入半决赛,他们将同昨晚的优胜队伍悉尼大学争夺一席决赛权。
今晚将在我们的辩论群英会中较量的两支队伍是:剑桥大学和复旦大学。现在介绍双方辩论代表。 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剑桥大学的代表。第一位是汤之敏,经济系第三年博士生;第二位是孙学军,英语系第二年博士生;第三位是吴俊仲,工程系第三年博士生;第四位是季麟扬,社区医学第一年硕士生。(掌声)
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复旦大学队的代表。第一位是姜丰,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二年级;第二位是季翔,法律系二年级;第三位是严嘉,法律系四年级;第四位是蒋昌建,国际政治系硕士班三年级。(掌声)
今晚我们的评判团也有五位。他们是钟志邦博士,钟博士是三一神学院研究院主任;(掌声)第二位是许廷芳律师,许先生是新加坡广播局董事;(掌声)第三位是郭宝琨先生,郭先生是实践表演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掌声)第四位是魏维贤博士,魏博士是南洋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掌声)第五位是张夏炜先生,他是国家艺术理事会资源及公关处处长。(掌声)
今晚我们的这个辩论和大家都是有关系的,那就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的立场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同学表明观点和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