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功能翻译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汉翻译
作者:依波坎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3期
摘 要: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而“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汉公示牌翻译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功能翻译;翻译目的;忠实;傣汉翻译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语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在这里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补过人、克木人。全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75.2%;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0.27万人。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语声母较简单,韵母较复杂。西双版纳方言部分地方的声母中有浊塞音b,d,韵母中的主要元音a分长短,有-i,一u,一n、一?、一m、-?、一p,一t,一k,九个韵尾。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声调系统和汉语一样。在词汇中,单音节词较多,复合词中的音节多数都有意义。
傣族原有四种拼音文字,使用在不同地区。比较通行的是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1954年根据本民族的要求在这两种文字的原有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改进。 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汉翻译概况
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公示牌都是用傣汉两种文字,部分边境地区甚至会使用三种文字(中傣泰、中傣英、中傣老),虽然公示牌都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翻译和制作,但仍然存在着文字使用、翻译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语音对应不严格
在汉译过程中汉傣音位不对应的种种现象,如:mai3?为“新”义,如果按照语音对应原则,译成“埋”、“迈”等较合适,但有的地方却译成了“耐”,无法真正将两者音位对应起来。 (二)同音不同译
在傣语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有的傣语人名本是同音词,在汉译时却不同音或不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