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
杨茂(赤峰学院
引入:
根据权威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
2300万人。57.2%
教科院09级应用心理学班)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使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区别于正常儿童的特殊群体,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性格特征,
而且他们的
生活、学习状况也与其他儿童有显著的区别,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其性格。背景: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最近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到
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
青壮年劳动力占全
20
过1亿。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流动的青壮年劳动力,
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 是我国在新时期出现的特殊儿童群体。他们的出现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这种“留守儿童”现象不会是暂时的, 它作为一个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期存在。怎样使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乐的成长, 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步深入的研究, 也理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 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
,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 不仅有待学者们做进一
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1.规模巨大,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
按照前述定义,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计算结果为
0.95%0抽样数据,可以计算
8.05%。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14
2290.45
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依此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在
万人。
2.性别比偏高,年龄分布比较均匀。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男女各占53.88%和46.12%,性别比为116.82。从分年龄的性别构成上看,各年龄组的男孩数均多于女孩数
(各年龄组性别比均高于
100)。从年龄构成上看,除了0岁和1岁儿童所占比例较低外,其他年龄留守儿童基本呈均匀分布。6周岁及以上的学龄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1,图1)
表1全国留守儿童的性别年龄构成
65.28%。(参见表
3.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
与此相对应,留守
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城市和城镇留守儿童的比例仅为城市和城镇留守儿童的比例仅为13.5%。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
4.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地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些地区的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中之重。
20%左右。这
留守儿童在各地之间的分布很不均
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近年来,上述4个省的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高达8.5%,7.6%和7.5%。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和海南等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为
55.2%。
14.9%,6个省的留
5.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够与这些儿童在一起生活,
这种
而留守儿童的父母
这可能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
那么,父母双方或至少?(表三)
来不利的影响。这也正是留守儿童受到关注的根本原因。一方流动外出以后,留守儿童又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中呢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3.83%。从儿童的角度看,如果父母选择一人外出流动一人留在家乡的流动模式,则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个案:
在贵州省的一个农村小学进行过有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接受调查的蒋老师告诉他所在学校有12个班,每个班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在所有班中,均有1/3以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年轻父母外出流动后,孩子一般都交给祖父母照管了。他在一次家访时看到,年老的祖父母做好饭后,共有
7个孩子坐
父
在桌上吃饭。老人告诉蒋老师,4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出去打工了,7个孙子孙女由老两口照顾。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因素: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外出父母自身的因素
外出父母打工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和收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外出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方式上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二、监护者因素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分为了四种类型,包括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属监护、自我监护。不同的监护类型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也不一样。三、学校的因素
学校是家庭以外最重要的社会化主体,是将个体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当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的影响便取代家庭上升到首要地位,
成为最重要
的社会化因素,但在学校当中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存在着忽视、冷落的现象。四、同辈群体的因素
在库利的理论中,儿童游戏群体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初级社会群体,它是儿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组成的,
当留守儿童受同辈群体内
亚文化的不良影响,也致使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失范,调查中显示,当被问及“在闲暇活动上花时间最多的是什么”时,有9.6%的留守儿童选择了上网和打游戏上。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缺席美国心理学家鲍比尔曾指出:
“心理健康的关
键是婴幼儿应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建立一种温暖、亲切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同时,他认为,母子依恋特征对个体后期发展有重要影响。如果这种依恋能顺利完成和发展,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感和自信心,
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早依恋的发展
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早期不能建立依恋关系将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间接影响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尽管父母的缺席,并会必然导致孩子们一定行为出轨、性格不健全,然而从客观事实来讲,缺席的确成为造成孩子滑落不幸的主要因素,
母亲的
伴随父母缺席留守儿童成长中还有
一些间接的影响因素。例如,家庭结构如家庭教养方式、情感氛围、经济状况等的改变,会引起儿童在许多相关方面发生变化;
留守时间及同伴的影响;以及青
少年自身特点的影响。同时,农村贫乏的文化生活、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等也成
为留守儿童学坏的影响因素之一。
调查研究发现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确实有很大的负性影响
, 表现在很多方
, 但负性影响
面, 如情绪、性格、人际关系、生活、学习、亲情、甚至人生观等
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程度不同; 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的方面和程度也不相同。
调查研究发现, 长期的留守生活, 造成了留守孩子性格的变化, 尤其是在学龄初期和中期父母的离开, 更易使孩子的性格产生变化,
留守儿童的性格表现在多方面。他们对父母的关爱缺乏感受,内心孤独寂寞, 表现出孤僻内向、情感压抑、多疑敌意等性格特点。另一方面, 由于自幼缺少来自父母的人生榜样和价值引导, 他们容易形成任性、偏执、冷漠、缺乏自制、具有攻击性等不良性格和行为倾向。有一项针对甘肃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抽样显示有57. 1%的留守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
,
, 社交能力差者占34. 5% , 很少参加
集体活动者占28. 9% , 有抽烟等不良行为者占27. 7% ,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者占13. 7% , 这些问题的发生率远高于非留守儿童。
1.以下是某份关于留守儿童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儿童版, 简称EPQ)测试结
果 , 问卷包括4 个分量表, 即精神质量表( P) 、内外向量表( E) 、情绪稳定性量表( N ) 、效度量表( L) , P
量表分数低为正常; E量表分数越高, 表明外
倾向性越明显; N 量表分数越高, 则情绪越不稳定; L 量表即掩饰分量表, 检测回答问题的真实性, 分数高说明说谎倾向越明显。表1
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 x
s)
表中显示了4 个量表的平均值, 以平均值为基数,根据4 个量表的得分来判断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P量表若分数高于平均值, 儿童表现古怪、孤僻和有麻烦。E 量表若分数低于平均值, 儿童表现为安静离群、不喜欢与人交往、保守。N 量表若分数较平均值高, 儿童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怒等。L 量表分数高于平均值,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