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例
基础巩固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第1~2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2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答案:1.C 2.D
解析: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壤以肥沃的黑土、黑钙土为主。 读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图(单位:万公顷),完成第3~4题。
3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气候较为干旱 D.耕地资源不足
4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均占有耕地多 B.机械化程度高
C.农作物生长期长,单产高 D.农产品品质优良,广受欢迎 答案:3.A 4.A
解析:黑龙江垦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使粮食单产较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多,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大,粮食商品率高,成为“中华大粮仓”。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据此完成第5~7题。
5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6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 A.玉米 C.水稻
B.小麦和大豆 D.甜菜
7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
A.松嫩平原西部 B.呼伦贝尔草原 C.三江平原 D.林区草地 答案:5.D 6.A 7.C
解析:第5题,林区不适宜发展舍饲养畜业,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特色农业。第6题,东北地区玉米的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第7题,三江平原开垦后以种植业为主,不宜发展放牧畜牧业。
8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集约化畜牧业
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答案:A 解析:东北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西部草原区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应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第9~10题。
9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A 10.A
解析:第9题,农业基地建设需要依靠土地,林业基地的建设需要依靠森林。第10题,题干是“数量”优势,因此主要从面积方面进行分析,总面积、人均面积、宜农荒地面积都很大。
11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地形区名称:A ,B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 ,B地适合发展 。
(2)图乙农业基地名称为 ,该基地的著名经济作物为 ,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 。
(3)(双选)近年来,图甲所示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 D.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4)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冻土广布
B.河流的汛期只出现在春季 C.都有小麦种植 D.黑土肥沃
答案:(1)辽东丘陵 辽河平原 林果业 种植业 (2)三江平原 大豆 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 (3)AC (4)C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发展条件与存在的问题。第(1)题,结合经纬度及地理事物可判断A为辽东丘陵,B为辽河平原;丘陵区适合发展林果业,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第(2)题,图乙农业基地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为三江平原,此区著名经济作物为大豆,发展农业最大的优势为人少地多,即人均耕地多。第(3)题,注意审清题意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第(4)题,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相比,图乙所示地区有冻土广布、黑土肥沃的特点。两图所示地区河流汛期都有春汛和夏汛。
能力提升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为湿地(水分充足),表明其海拔偏低,A项错误;丁地一直为林地,表明其海拔较高,耕地开发条件较甲地差,C、D两项错误;乙地、丙地在20世纪50年代为湿地,说明两地地势均较低平,要想开发为耕地必须排除水分,丙地地处河流上游,故开发条件好于乙地。第2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提高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大规模经营,①正确;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已从湿地转为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必然导致三江平原湿地、林地的进一步减少,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③正确;农业的耕作制度主要受地形、热量、光照等多种因素影响,是难以改变的,④错误。故B项正确。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第3~4题。
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与质量优无关。第4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据此完成第5~6题。
5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6辽河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大豆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答案:5.A 6.D
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而肥力不断下降。辽河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广大。 读某区域图,完成第7~8题。
7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C.草地、林地、耕地
B.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
8关于A所在省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冻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北部,分别适于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发展。第8题,东北的沼泽湿地应加以保护,而不应再开垦,还应部分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黑龙江大部分属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较好。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图,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第9~10题。
★
9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
10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