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酷啦啦啦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1.(2024年江苏卷)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
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
海军解决方法大哥给飞洒范德萨 酷酷酷啦啦啦融合。
【名师点睛】本题以中国文化的三次融合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契合了弘扬传统文化和发扬伟大民族精神的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不仅是化人之本,也是我们能够自信的底气所在。本题将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考试内容中,增强了试卷的精神感召力,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引导学生感悟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礼敬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核心素养上看,本题考查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尤其是第(2)问,在强化能力考查的基础上,体现了鲜明的创新导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想象力和思想张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多角度考查了多种素养和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
2.(2015年江苏卷)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海军解决方法大哥给飞洒范德萨 酷酷酷啦啦啦【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 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3)特质:延绵不断(尊王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第(2)问,第一小问“积极作用”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理学家……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即可得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佛道思想对儒学的挑战、宋明理学家的创新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3)问,据材料一“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得出延绵不断(尊重传统),据材料二“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得出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
【名师点睛】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3.(2024年山东日照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及火药武器,但是,16、17世纪欧洲造出来的火炮和燧发枪从工艺和爆炸性上远远高于中国。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概念,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清晰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同年他的《初等化学概论》一书出版,列出了33种元素以及化学方程式。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
海军解决方法大哥给飞洒范德萨 酷酷酷啦啦啦了黑色火药的化学反应式:2KNO3+3C+S=K2S↓+N2↑+3CO2↑,据此配制火药的最佳比例为:硝74.84%、硫11.84%、炭11.32%。英国按照这个方程式配制的炮用火药比例为74.84%、硫11.84%、炭14%;枪用火药比例为硝75%、硫10%、炭15%,无论哪种配方,爆炸力都大于中国清朝仍在使用的传统配方:硝80%、硫10%、炭10%。
——摘自许春风《谈对必修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提取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联系时代背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举例:科技发展受制于社会环境。
16~19世纪,火药的不同发展状况是中西方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
明中期以后至清前期,中国专制集权政治,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方式的落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使中国科技难以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过渡。16世纪以来,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推进,民主政治逐步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都刺激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因此,社会各领域的落后制约了科技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落伍,成为近代中国灾难的根源。
【名师点睛】全面理解中国古代科技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①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严格地讲是经验科学,主要表现为将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进行积累、整理。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总结,在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方面很薄弱。
③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 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主要服务于农业。 (2)中国古代科技没能转化为近代生产力的原因
①经济上: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另外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海军解决方法大哥给飞洒范德萨 酷酷酷啦啦啦②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思想上: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④教育上: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⑤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外贸主动权,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2024年湖南衡阳高三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艺术图片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子正在君王心术上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反映宋元时期科技、艺术在服务对象方面的共同特点,分析此特点对科技和艺
术发展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材料三中陈寅恪先生的观点。 【答案】(1)特点:科技和艺术的服务对象日益大众化(平民化)。
影响:有利于实用科技的普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
(2)进步之处: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靡之风。
海军解决方法大哥给飞洒范德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