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淄博酿酒工业发展历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淄博酿酒工业发展历史

一、 简况

淄博酿酒工业历史久远。齐国故都临淄很早就有“高阳馆外酒旗风”的诗句流传。清末,酿酒作坊已广布淄博各地。1895年,临淄高阳故称附近的南高阳、王庄二村即有酿酒作坊4家,其中以王庄郭公田开设的“永祥号”为著,产品除销往当地外,还销往沾化、利津等地。1933年前后,淄博地区大小作坊发展到百余家,其中临淄20家,淄川75家,博山20家,年产高粱酒达1745吨,红谷酒15吨,总产值约为61.9万元。资本最大者5000元,少者亦有2000-3000元。多数作坊是粮商,兼营,以商业经营为主。主要原料高粱多从外地购进,红谷、麦曲则产自当地。所产烧酒大都当地销售,余者销往邻县。

1945年10月,渤海三专区工商局长(山)桓(台)支局创建索镇酒厂。1948年4月,鲁中南工商五分局所属的淄川县工商局,将淄川城里和西关的元亨、谦和、义和、东升居、义生久5家私营酒店合并扩建成华兴酒厂(山东淄川酒厂前身)。到1949年,淄博共有全民所有制酒厂2家,职工245人,年产值为186.67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酿酒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52年,总酿酒量已达1537吨,工业总产值为257.01万元。建国初期,国家队酿酒工业实行“专酿专卖”政策和

粮食统购统销,民办私营酿酒业因原料缺乏而渐次停产。为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国家对索镇、淄川两家全民所有制酒厂先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扩建。1958年,淄川酒厂一次征地114亩,先后建成果酒车间、地下室、菌肥车间,总建筑面积4124平方米。索镇酿酒厂也新建曲房、固体白酒大棚、固氮菌肥等车间,建筑面积11394平方米。1958年,淄博已能生产白酒、黄酒、红果露酒三大类,品种有黄酒、玫瑰酒、白兰地、梨柿酒、葡萄酒、乌河大曲等30多个。到1959年,全市总酿酒量2692.74吨,比1949年的1079.1吨提高1.5倍。

从50年代末起,由于粮食市场供需脱节,造成酿酒生产线原料短缺,各生产厂家只好转向露酒生产,淄川、索镇酒厂还以瓜干为原料生产白酒。1959年,索镇酒厂建成一座年产500吨木制酒精塔,开始生产酒精。1965年,淄川酒厂也建成年产1000吨酒精生产车间,淄博酿酒业完成总产值438.58万元,年产白酒1528.7吨。

1968年,桓台索镇酒厂建成年产1500吨酒精车间,1970年又增添设备,形成年产酒精3000吨的生产能力。淄川酒厂在1967年试制成功柠檬酸的基础上,1971年投资25万元建成年产柠檬酸30吨的生产车间,1973年利用山葡萄试制果酒成功,1976年又试制成功啤酒。1975年,临淄区将临淄制革厂的制酒车间划出,正式建立临淄酒厂。在此期间,

酿酒生产也由半手工业渐变为机械化操作,白酒生产工艺采用固体白酒和液体酒精发酵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生产,使原料出酒率大有提高。1976年,全市酿酒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28.83万元,完成利润总额101.67万元,生产饮料酒8400.82吨,酒精248吨,柠檬酸54.92吨。

1979—1985年,是淄博酿酒工业全面发展阶段。为扩大啤酒生产规模,山东淄川酒厂1979年建成年产1000吨的啤酒生产线,总投资为104万元;1982年又年成年生产能力为2000吨的麦芽生产车间,共投资153万元;1984年,引进一条罗马尼亚啤酒灌装线;1985年,又投资337万元对啤酒生产线进行技改扩建,与此同时,白酒生产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和改造,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临淄酒厂1979年建成年产酒精1500吨的生产车间,1980年又投资100万元大曲酒1000吨的机械化车间。1983年,索镇酒厂投资80万元购进粮食酒机械化生产设备1套,并建设建筑面积为15245平方米的白酒生产厂房,于当年安装投产;随之投资300万元,完成优质酒车间的扩建工程;1984年又开始年产7000吨酒精生产线的建设,至1985年末完成土建工程,并投入安装。柠檬酸生产能力也有所扩大,1979年8月,淄川酒厂的柠檬酸划出,正式建立淄博柠檬酸厂。果露酒花色品种也增加到葡萄酒、玫瑰酒、龙葵酒、红果酒、汽酒等几十个品种。

淄博酿酒工业经过多年的更新改造、改建、扩建以及引进新技术、信设备、其工艺技术、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均有很大提高。到1985年,白酒生产大多采用机械化生产,啤酒生产线也使用自动灌装线,生产设备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行业共拥有白酒生产线8套,年生产能力8000吨;果酒生产设备98台(套),年生产能力1000吨;啤酒生产设备216台(套),年生产能力20000吨;酒精生产线4条(包括桓台索镇酒厂新上一条),年生产能力11500吨;柠檬酸生产设备114台(套),年生产能力1000吨。1985年,淄博酿酒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56万元;生产白酒7440吨,果酒156吨,酒精8410.36吨,柠檬酸910吨。在酒类产品中,乌河特曲被省一轻厅评为优质产品,红果酒连续5年保持省优质产品称号,柳泉啤酒1985年被省评为一类产品。

第二节白酒生产

白酒

淄博解放前,酿酒业一直处于手工作坊生产阶段,设备是用木制甑桶,原料粉碎是用驴拉磨,提水用辘轳头,主要是以高粱为原料生产烧酒,也能生产红谷黄酒。1948年淄博解放时,索镇酒厂仅有木制甑桶6个,淄川酿酒厂有木制甑桶5个,整个酿酒过程仍处于手工生产,原料平均出酒率仅在30%左右。1951年,淄川酿酒厂新增甑桶7个;1953年,索镇酒厂建大甑桶3个,使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国家实行粮

食统购统销后,酿酒业原料不足,各酒厂开始改用代用品,淄川、索镇酿酒厂先后采用瓜干、大麦、黍子等代替高粱酿制白酒。1954年,淄川酒厂学习威海酒厂“低温发酵、定温蒸烧”的先进技术后,1956年2月,瓜干出酒率高达57%,创全国同行业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各酒厂相继自制锡笼式冷却器等简易设备,用上电动机,安装万能粉碎机、小水泵等较先进的设备。到1956年,全市白酒年产量已达2573吨。1960年,因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紧缺,酿酒工业只能找米下锅,曾以狼毒、土茯苓等、苦参、了哥王根块等维持生产。1962年,酿酒业还开展以酒换料业务,仅淄川酒厂在淄博地区就设换酒店12个。从1960年到1965年,各酒厂先后试制成功出池机、白酒蒸馏机等设备,推广应用机器通风凉渣,结束了手工扬锨凉渣的落后状态,用上了工业锅炉蒸汽,改变了过去用坑烧炉蒸酒的局面,使白酒的产量、质量有较大提高。1965年,生产白酒1528.7吨。70年代,白酒生产工艺采用固体白酒和液体酒精发酵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生产,所用原料仍以瓜干为主。1978年生产白酒7139吨。

进入80年代以来,淄博酿酒各企业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安装配套机械设备,相继建起机械化生产线,并恢复粮食酒生产。到1985年全市拥有半机械化白酒生产设备5套,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机械化生产设备3套,年生产能力4000吨;年产白酒7440吨。产品已有大曲酒、串香酒、老窖酒、

淄博酿酒工业发展历史

淄博酿酒工业发展历史一、简况淄博酿酒工业历史久远。齐国故都临淄很早就有“高阳馆外酒旗风”的诗句流传。清末,酿酒作坊已广布淄博各地。1895年,临淄高阳故称附近的南高阳、王庄二村即有酿酒作坊4家,其中以王庄郭公田开设的“永祥号”为著,产品除销往当地外,还销往沾化、利津等地。1933年前后,淄博地区大小作坊发展到百余家,其中临淄20家,淄川75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claw4e3rt371qz5cnj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