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二)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
A.小篆 C.楷书
B.行书 D.草书
解析:选D 小篆的笔划较细,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经”。下图为石经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隶书 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拓片上的字体为隶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熹平石经”不能反映出整个东汉时期思想状况,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熹平石经是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六经是儒家经典,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熹平石经”是实物资料,内容反映的是儒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元末画家倪瓒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倪瓒认为绘画应( )
A.不作修饰 C.寄兴托志
B.注重创新 D.突出求形
解析:选C 提取信息“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结合所学可知,元明清的时候,士大夫的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并非不作修饰,故A项错误,C项正确;题中未涉及创新,故B项错误;“岂复较其似与非”,说明不注重形似,故D项错误。
4.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解析:选D 材料体现出宋代皇家画院注重绘画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理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材料中绘画意境相符,故D项正确。
5.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9.87米,高0.3米,画中各色人物超过2 000个,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地标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江南的山青水绿之美。仇英这幅画作是( )
A.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 B.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C.对西洋绘画技法的尝试 D.明末进步思潮流行的体现
解析:选B 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出现于宋朝,故A项错误;“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体现了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中未有西洋绘画技法的反映,故C项错误;题中不能体现明末进步思潮,故D项错误。
6.许多明清小说比较成功地描摹了人生世情,其中一部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并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C.《西游记》
B.《水浒传》 D.《红楼梦》
解析:选D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故D项正确。
7.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
A.李白 C.李清照
B.柳永 D.辛弃疾
解析:选D 该评论中“慷慨纵横”等体现出该词人属于豪放派的创作风格。李白是唐朝的诗人,故A项错误;柳永、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故B、C两项错误;南宋词人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人,故D项正确。
8.“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 )
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
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 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选D 材料中“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说明“说话”(讲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下移,为广大平民所接受,反映了世俗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
9.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 B.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D.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
解析:选C 材料显示出从唐至宋文学的变化,变得更自由,更平民化,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文学发生了向自由和平民化演变的趋势,故C项正确;“经济高度发达”、“高度统一”、“道德败坏”不符合唐宋史实。
10.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字含蓄不易读懂 C.内容深刻影射社会
B.语言高雅难于理解 D.历经数载艰辛付出
解析:选C 材料的主旨是影射社会,让读者自己体会。
11.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 )
A.写诗足以谋生 C.经济重心南移
B.文艺商业化 D.已暂停抑商
解析:选B 从“鬻钱以糊口”可知写诗是谋生手段,但不代表写诗“足以谋生”,故A项错误;从北宋有读书人以写诗为生,可知诗歌商品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展示的是北宋东京的场景,体现不出经济重心南移,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王朝都推行的经济政策,北宋只是商业管理宽松,不是暂停抑商,故D项错误。
12.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1897-1975)创作《小城之光》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这表明( )
A.京剧艺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B.京剧艺术影响国外剧作家的创作思维 C.京剧艺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D.京剧艺术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解析:选B 题干反映出中国的京剧艺术影响了美国剧作家,选择B项。A项的广泛认可、D项的最高水平均表述不准确;C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
13.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三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10分) (2)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9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二中的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服务于政治统治的角度和其本身领域内的影响着手考虑答案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据材料三中“娱乐艺术的性质”“较少拘谨”“小道”“不够堂皇正大”等关键信息分别概括;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三“弥补了诗的不足”并结合所学,从宋词的功能角度来概括,还可
以根据材料三中“苏轼……体会到……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从精神上寻找……解脱”这一关键信息进行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四中图片所示信息,分别从宋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两个角度加以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常规角度思考并组织答案。
答案:(1)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2)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3)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信息出发,“瓦子(戏场)”、“茶馆”等体现文化活动频繁,商店等“营业到三更”体现商品经济发达。第(2)问,注意材料及出处,考查对理学积极方面的认识。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画面意境和所学可以概括出来;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社会状况分析。
答案:(1)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3)特点: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