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访问的一般做法是:
[1] 根据调查目的要求设计并印制好电话访问的问卷表;这种问卷表与一般问卷表的较大不同是要特别便于迅速记录答案,而且这些问卷表已经录入专门用来配合电话调查的计算机。 [2] 挑选和培训一组访问员。
[3] 随机抽取一组电话号码作为调查样本;注意此时应留有一组预备号码,用以在正式抽中的被访者不在家或拒绝合作时替补。
[4] 在电话中,根据访问问卷的内容进行询问,同时记录下被访者的回答。目前,各个电话调查机构都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上记录被调查对象的回答,并很便利地将这些回答结果转换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尽管电话访问与当面访问在许多方面都比较相似,但二者之间有一点差别十分明显:当面访问中,调查员不仅可以听取被访者的回答,还可以观察到被访者的表情、动作,以判断被访者所提供的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而在电话调查中,调查员则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听力和交谈来判断这一切。因此,可以说,电话访问的访问员应具有更强的仅靠听觉来分辨事物和情况的能力。
另一方面,电话访问不存在当面访问中所存在的那种由于调查员的表情、手势、动作、甚至衣着打扮对被访问者造成的暗示和影响,这是其好的一面,但同时,调查员的语调、口气对被访问者的影响作用则大大加强(调查员的声音成为访问偏差的主要来源)。因此,在电话访问法中进行对调查员的培训工作时,更要强调口齿清楚、语气亲切、语调平和。
电话访问中对调查员的挑选可以从打电话开始,即让被挑选者通过电话与研究者联系,回答研究者的提问。研究者则从电话中的声音、音调、音量、速度、口音、吐字等方面,以及由此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等等因素,进行衡量和挑选。
对电话访问员的培训也与对面访调查员的培训有所不同。它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训练敲们,如何进入访问,如何控制访问过程,而在于训练访问员如何应付“意外”情况,如何尽快地设法解决电话访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若有条件,可用录音、免提电话机和对讲机等设备配合训练。
电话调查的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省时、省钱。特别是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调查,电话访问的效果更好。当被调查者是某些专业人员时,电话访问也往往更为合适。因为一般情况下,这些人常常不太愿意别人登门打扰,而对于一个10分钟的电话访问,也许会较好地合作。此外,从专门的电话调查工作室打电话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就是十分便于对调查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它使得电话访问的质量比当面访问更容易得到保证。
电话访问的主要问题是被访者的选取及代表性方面的困难。从理论上说,电话访问的结果只能推论到有电话的对象这一总统。而在实践中,电话访问必然会遇到如何抽样的问题。如果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部电话,而且每部电话的号码都集中在一本电话号码簿上,那么抽样将是十分简单的。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电话号码簿上的号码并非正好构成我们所希望调查的总体(比如,我们希望调查的是全市居民家庭,而电话号码簿上的许多号码却是各种社会组织、单位的电话号码);另一方面,有许多属于我们调查总体的号码又没有出现在号码簿上,这样我们就无法抽到他们。因此,在运用电话访问的方法时,研究者一定要对总体及样本的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抽样的科学性与代表性。
第三节 访谈的程序与技巧
一、访谈的准备 二、进入访谈
调查的实施要求调查员同样本中的每一位被调查者都建立起暂时的联系。如何顺利地使调查员为调查对象所接受,是每一项调查研究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国外的做法是,一方面取得某种正式的或官方的允许;另一方面事先给调查样本中的每一位对象寄去一封短信,以介绍即将进行的调查项目,从而为调查员实际登门接触被调查者打下基础。结合我国的情况,可以考虑以下各种不同的途径: 1. 通过正式机构
研究者如果有条件取得某种政府机构或有关部门的认可,通过其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来联系和接触被调查对象,那么调查工作就会十分顺利。
比如,有的研究者要进行一项城市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调查,他通过国家民政部的正式介绍,并得到各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配合,使得其十分方便地从各个城市中抽取到贫困人口的样本,在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支持下,也十分容易地接触到被调查的贫困居民。调查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同样地,全国妇联曾经做过一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研究项目,尽管整个调查的样本很大,但由于她们自己有很好的从上到下的组织机构,所以,无论是联系调查对象方面,还是实地调查访问方面,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2. 通过当地部门
并不是每个研究者都有如此好的条件或机会得到正式组织的认可和支持。那么一种替换的方式是尽可能取得当地某些部门的许可和帮助。
比如,假定我们同样希望对城市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但却无法取得民政部门的支持。此时,我们可以直接到所抽取的调查对象所在的街道、或居委会进行联系。只要街道或居委会的负责人积极支持和配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类似地,假定我们要做一项下岗职工的调查研究,如果我们无法得到省、市工会或劳动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就只能直接向所抽中的企业领导寻求帮助。 3. 通过私人关系
正式机构和当地部门虽然都有很便利的条件,但是,一方面它们并不欢迎涉及某些特定主题和内容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即使调查研究的主题或内容并不敏感,但却也总是个“多余的事”或“额外的事”。因此,这些途径走不通的情况是十分正常的。在此情况下,研究者只得设法去找各种熟人、朋友、同学、亲戚,甚至通过熟人的熟人、朋友的朋友,以打通与调查对象联系的途径。 4. 直接与被调查者联系
这也许是在其它方法都走不通时,所剩下的惟一途径。在这样做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求调查员带有所在机构(比如大学、研究所)的证件和介绍信,以让被调查者了解调查员的身份和单位性质;二是调查员在态度上应自然、平和、礼貌、友善;三是要注意联系的合适时间,比如不要在晚上,不要在学校考试之前,不要在人们吃饭时间等等。
三、控制访谈 四、访谈记录 五、结束访谈
在调查实施进度结束前,要及时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调查或补充调查。作为调查实施中的最后一个步骤,补充调查和访问对于完善调查资料具有特别的作用。
六、对访谈员的指导和监督
由于调查研究以大规模的样本为前提,因而,整个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需要很好地组织和实施。概括地说,一项具体调查在资料收集阶段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 调查员的挑选;[2] 调查员的训练;[3] 联系被调查对象;[4] 对调查进展的质量监控。
[一] 访谈员的挑选
从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自填问卷法还是访问法,常常少不了调查员的参与。换句话说,调查员往往是调查研究中资料收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挑选和培训调查员也是研究者在调查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访谈员的一般条件
一般条件是对调查员的一些基本要求,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 [1] 诚实与认真
诚实主要指不弄虚作假,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调查的结果。认真则是要求不马虎,不敷衍。
[2] 兴趣与能力
调查工作本身并不一定使每位调查员都感到有趣,重要的是调查员要培养自己对调查工作的兴趣,如果不培养一定的兴趣,完全被动消极地去干,效果往往不好。无论是观察力、辨别能力,还是交往能力,都是一个优秀的调查员所不可缺少的。
[3] 勤奋负责
调查工作的艰苦性,要求调查员具有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努力完成调查任务的高度责任心。 [4] 谦虚耐心
这是对调查员工作态度的要求。谦虚体现在尊重被访者,耐心则体现在访问中要耐心听完被访者的回答,即便他说得不恰当,同时也要耐心向被访者解释问题的含义,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来。
2. 访谈员的特殊条件
特殊条件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访对象的特点来考虑的。
比如从研究主题来考虑,调查有关政治、经济问题时,应选择男性调查员为主,而在调查婚姻、家庭问题时则选择女性调查员合适。
又如从被访者的特点来考虑,当被访者为青年时,应尽量选择青年调查员;而当被访对象主要为年龄较高、资历较深、影响力较大的人时,则应选择年龄较大的调查员;者即是说,所选的调查员在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背景条件上与被访者越接近越好。
再如从社区的角度来考虑,所选择的调查员最好是当地的、同民族、同宗教的人,由于他们熟悉被访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等,往往能够很顺利地开展访问调查。
除了性别、年龄和地区几个方面外,教育程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的调查员,理解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也高些,应用各种调查技巧的能力也强些。但这不是绝对的,比如受教育程度高但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调查员,往往不如那些受教育程度低但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调查员。国内一些研究机构的学者在进行城乡居民家庭调查时,挑选年龄在40岁左右,有高中文化程度、热心、负责的下岗女工50多岁、身体健康的中小学退休教师作为调查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 培训访谈员的方法
调查访问往往要求调查员同时收集以下三种角色于一身:一是听众角色;二是教师或指导者的角色;三是资料收集者或记录者的角色。友好的、善解人意的值得信任的听众角色有利于被调查者如实地回答调查问题;而指导被调查者放松自如、自然地进行回答,则是教师角色的主要任务;至于资料收集,实际上是调查员最根本的工作任务。在对调查员进行培训时,首先应该明白这三种角色的性质和要求。在具体做法上,对调查员的培训常常包括下列步骤和内容:
[1] 研究人员要向全体调查员介绍该项调查研究的计划、内容、目的、方法,及其与调查项目有关的其它情况,以便调查员对该项工作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同时,还要就调查访问的步骤、要求、时间安排、工作量、报酬等具体问题进行说明。
[2] 介绍和传授一些基本的和关键的调查访问技术。比如如何敲门、如何自我介绍、如何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如何尽快与被调查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何客观地提出问题,如何记录回答等等。同时,要组织调查员集中学习调查员须知、调查问卷、调查员手册等材料,特别是要逐字逐句,逐条逐项地弄清楚调查问卷的全部内容、提问方式、填写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3] 要进行模拟调查或访问实习。最好是在一小范围中,让每个调查员都按正式调查的要求和步骤,从头到尾实际操作一遍。然后认真总结模拟调查或访问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或讲解,解决这些问题。
[4] 要建立起相互联系、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以保证正式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包括组织管理措施、指导监督措施、复核检查措施、总结交流制度等等。
[三] 对访谈员的监控
调查的实施阶段中,除了要求调查员严格按照调查计划的要求和调查进展的安排开展调查工作外,作为实地调查工作的管理者、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的研究人员必须对这一阶段中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及时的把握。
其主要任务包括:定期召集调查员会议,听取调查员每天的调查工作汇报;建立方便实用的管理和联系方式,及时解决调查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抽查和审核每天完成的调查问卷,发现疑问及时核对;及时总结前段工作,进一步明确后续任务;适时调整调查进度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人员的重新组织和调查任务的重新分配等,在调查进行的
后期,要特别注意防止调查员因疲劳、熟练、枯燥感等因素而出现厌倦情绪和马虎、随意的工作态度,及其给调查质量带来的影响。
第八章 观察法和文献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同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和文献法和网络调查发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法和文献法、网络调查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理论解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思考题】
1、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2、观察的技巧有哪些?
3、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4、文献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5、网络调查有哪些种类?各有哪些利弊?
6、网络调查能在社会调查中普遍使用吗?为什么? 7、网络调查主要适用于什么调查?
【教学内容】
这一章介绍两种社会调查的方法,一个是观察法,另一个是文献法。这是社会调查常用的两种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法是直接调查的方法,而文献法则是间接调查的方法。
第一节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与日常观察相比,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2.观察法是系统的观察。
3.观察法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4.观察法是借助一定观察工具进行的观察。
5.观察法是对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观察。
二、观察法的类型
观察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分成不同的类型,这里只谈几种主要的类型:
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依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观察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环境中去,成为被观察对象所在的群体中的一名成员,并参与日常活动的一种观察。这种观察法,会使被观察对象把观察者视为自己人,对他不存戒心。观察者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从被观察者对象的活动中观察到一些可靠的资料和信息。
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从侧面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观察者处于旁观者的角色,只是观察、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这种非参与观察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语言。例如,学生利用假期到工厂、农村参观,了解工厂、农村的生产情况和工人、农民的生活变化情况;教育科学工作者或校长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入学生课堂进行观察等,就属于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法,可以使用现代科学仪器和观察工具,如录音、录象、望远镜等。
2.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依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结构性观察项目和要求,观察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