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其他 脂肪乳C14~24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 维生素B6 微量元素注射液 磷添加剂 KCl 葡萄糖酸钙 10%氯化钠 ATP 辅酶A(CoA) 复合辅酶 英脱利匹特 维他利匹特 水乐维他、 九维他 安达美 格利福斯 贝科能 250ml 30%×100ml、250ml 10ml 冻干制剂 1g 50mg 10ml 10ml 1g 1g 1g 20mg 100ug CoA 100Ug、CoI0.1mg 一、配制前准备
1.配制前将所用物品准备齐全,避免因多次走动而增加污染的机会。 2.用75%乙醇擦层流台表面及输液瓶。
3.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袋、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密闭、有无破损。 二、配制顺序
++2+2+
1.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Na、K、Ca、Mg)和微量元素(如安达美)加入到葡萄糖、糖盐水溶液中,充分混匀,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格列福斯)、胰岛素加入到其他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注意格列福斯和葡萄糖酸钙不能加在一瓶补液内。
3.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输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到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4.翻转静脉营养输液袋使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匀。
5.将水溶性维生素(如水乐维他)溶解到脂溶性维生素(如维他利匹特)中,充分混匀后加入到脂肪乳中混匀。若静脉营养输液袋内不加脂肪乳的,则不能使用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溶解后加入葡萄糖输液中,但此过程需注意避光。
6.最后将脂肪乳加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充分混匀,将袋子中多余的空气排出后关闭输液管夹,套上无菌帽。
7.挤压静脉营养输液袋,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
8.所有这些操作均应在水平层流工作台上进行,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和保持处于“开放窗口”。
9.配好的TPN口袋上应贴上注明病区、床号、姓名及配制时间的标签。 10.签名后,送到成品间由药师检查核对。
11.药师应仔细检查有无发黄、变色、浑浊、沉淀等现象出现,如有则须丢弃,核对结束后,将静脉营养输液袋装袋后交给病区,如不马上使用,则应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
三、注意事项 1.药物浓度
(1)Na<100mmol/L,IL液体中最多只能加6支10%Nacl,静脉营养输液袋中有1瓶 5%GNS(500ml)的,最多加1.5支10%NaCl 。
+
(2)K<50mmol/L,1L液体中最多只能加3.5支10%KCl。
2+
(3)Mg3.4mmol/L,IL液体中最多只能加3ml 25%MgSO4。
2+
(4)Ca 1.7mmol/L,IL液体中最多只能加5rnl 10%葡萄糖酸钙。 (5)葡萄糖、氨基酸的最佳比例为1:1或1:2。
(6)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最终浓度为0-23%,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 2.保存
(1)避光 不加脂肪乳剂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尤其要注意避光。
(2)TPN最好是现配现用。国产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口袋,更应于24h内输完,最多不能超过48h,而且应于4℃ 状态下保存。如果是乙烯乙酸乙酰酯(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口袋,可保存1周。
3.其他
(1)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在不同的溶液内稀释,以免出现CaHPO4的沉淀。故在加入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后,肉眼检查一下袋内有无沉淀生成,待确认无沉淀后再加入脂肪乳液体。
(2)由于脂肪乳粒表面磷脂带负电荷,电解质中一价或二价离子与之结合并中和,致使颗粒聚集或合并,乳剂破坏。因此在配制时,不宜将电解质、微量元素液与脂肪乳剂直接相混。
(3)TPN中不要加入其他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或验证过。
第四节 全静脉营养制剂的稳定性
一、脂肪乳剂的稳定性
脂肪乳剂由三酰甘油、磷脂、甘油及水组成,其稳定性由机械和静电排斥力维持。因同一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和疏水两极,故能在脂肪颗粒周围形成薄膜,构成机械屏障,使脂肪颗粒之间互相分隔。磷脂能使脂肪颗粒表面带负电荷,产生-35mV电位,构成能量屏障,脂肪颗粒之间相互排斥,难以靠近。这两种屏障均可阻止脂肪颗粒的聚集和融合,维持乳剂的稳定。如温度升高、pH降低及加入电解质等多种因素可通过降低脂肪颗粒表面的负电位而减弱其相互之间的排斥力,增加凝聚机会。
二、葡萄糖液
葡萄糖液为酸性液体,其pH为3.5-5.5,而脂肪乳剂的pH在8左右,故不能直接与脂肪乳剂混合,否则会因pH的急速下降而破坏脂肪乳剂的稳定性。
三、氨基酸液
+
氨基酸分子因其结构特点能接受或释放H,形成正或负分子,因而具缓冲和调节 pH的作用。在较氨基酸等电点高的pH环境中,氨基酸分子带负电荷;反之,带正电荷。氨基酸量越多,缓冲能力越强,故TPN中应有较高浓度的氨基酸,其液量通常不要少于葡萄糖液量。
四、电解质
TPN中电解质的阳离子达一定浓度时,可中和脂粒表面的负电荷,减除其相互间的排斥力,促使脂粒凝聚。阳离子的价愈高,中和负电荷的能力愈强,因此,为保持TPN液的稳定性,其配方中电解质的含量应有限制。
五、维生素
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2)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到紫外线会降解,遇到空气会发生氧化;又如维生素C降解后可以和钙发生反应形成不稳定的草酸钙。另一些维生素可被容器或输液装置吸收(维生素A)。临床上缺乏表现,但可能造成一定结果。因此,维生素应在TPN输注前加入。据报道,脂肪乳剂有保护某些维生素免受因紫外线照射而发生降解的
+
作用。
六、微量元素
已有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制剂在营养液中经高温或冷冻24h后仍可保持稳定。 七、贮存温度和时间
随着温度的升高,脂粒运动增加,其相互碰撞机会增加,易发生凝聚。有研究发现,TPN液在室温(22-25℃)下36h内完全稳定,但在室温下48h或35℃下12h后脂粒开始聚集和融合;在4℃下冷藏 7天,再于室温下放置48h,则出现脂肪微粒破坏,故配好的TPN液在室温条件下24h内使用是十分安全有效的。
八、贮液袋
贮存TPN液的 PVC袋可释放出增塑剂DEHP,它对脂肪微粒有破坏作用,其释放量与TPN液的贮存温度、时间及其中脂质的含量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在室温24h内,DEHP的释出量极少,不致引起有害作用。如采用EVA贮袋,则无DEHP的释出,故对脂肪乳剂的稳定性无影响。
第五节 全静脉营养制剂的配伍禁忌
一、磷制剂和钙制剂的配伍
2-1.营养液的pH 当pH较低时,Ca(H2PO4)2是主要的存在形式,随着pH的升高,HPO4
2+
更易与Ca结合形成HPO4而产生沉淀,因为Ca(H2PO4)2的溶解度为 18g/L,而CaH2PO4仅为0.3g/L,故较低的 pH有利于形成易溶的Ca(H2PO4)2。
2.营养液中钙和磷酸盐的浓度 研究表明,在葡萄糖与氨基酸的混合液中,如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乘积超过75mmol/L,则易在硅胶导管中形成磷酸钙沉淀。
3.环境温度 磷酸钙在温度低于 24℃、pH<6时易溶于水。温度的升高将促进营养液中葡
2+2-萄糖酸钙的分解释放出更多的Ca与HPO4结合形成沉淀。
4.营养液中的氨基酸浓度 当浓度低于2.5%时,易发生磷酸钙沉淀。
5.混合营养液的放置和输液时间 随着放置和输注时间的延长,形成磷酸钙沉淀的机会增加。
6.选用钙盐的种类 由于氯化钙更易解离,故选用葡萄糖酸钙较好。 二、胰岛素
本品在混合营养液中稳定,可与各种静脉营养制剂配伍混合。 三、右旋糖酐铁
当其浓度达100mg/L时,经放置18h后未发生沉淀。 四、肝素
研究表明,本品在混合营养液中的浓度达2万IU/L时仍可与其他营养素配伍。 五、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本品在混合营养液中的浓度达 500mg/L时,外观无异常。
六、西咪替丁
本品在混合营养液中的浓度达0.3~1.2g/L时仍显示稳定。 七、氟尿嘧啶
本品浓度达1g/L时,经 48h无损失。 八、氨茶碱
研究表明,本品在混合营养液中是稳定的。 九、两性霉素B
本品浓度达100mg/L时可出现混浊。 十、抗生素
抗生素在营养液中的稳定性和抗感染力尚未获得广泛研究和充分证实。研究表明,氨苄
西林、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均可提高营养液的 pH至 5.5以上,当 pH>8时产生大量磷酸钙沉淀。
为确保输入混合营养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不主张在混合营养液中添加其他药物,也不宜在经静脉输入营养液的线路中投入其他药物。如必须经营养液输液线路输入其他药物时,则应先停输营养液,并在输入其他药物的前后,均用0.9%氯化钠冲洗输液管道。
附录一
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第五稿 2006年 7月24日 试行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提高输液质量,促进静脉用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预防职业暴露。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静脉用药调配,是指医疗机构(含预防、保健机构,下同)药学 部门根据医师用药医嘱(处方),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学和(或)护理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或清洁环境下的层流台内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用成品输液的操作过程。
第三条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的全过程。
医疗机构开展其他集中或者分散的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也应遵守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 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药品和优质的药学服务,保护患者免受或减轻、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第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监管。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的设计、人员配备与管理文件等有关资料应报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组织有关医院药学专家,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认定。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六条 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对《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在本机构的实施负责。药学部门负责人应组织与策划本规范的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负责人应依据本规范,全面负责技术操作,并具体组织落实和质量改进工作。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建立肠道外营养液与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实行集中调配和供应。
普通静脉用药物的调配是否采用集中调配和供应,应根据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而定,但应改变开放的加药混合调配方法,在洁净或清洁环境下的层流台内进行。
第八条 静脉用药物采用集中调配和供应的医疗机构,应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由药学部门统一管理。
第九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 第十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建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本中心(室)对规范、规程、制度的落实,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负责人,应由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者担任。
第十二条 静脉用药医嘱(处方)审核,应由具有扎实的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至少3年临床用药工作经验的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担任;排药、成品输液核对,应由
药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担任;加药混合调配人员可由药学或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以上人员均须接受专业培训,并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重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维护患者用药权益;不断更新药学与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保证成品输液质量,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坚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不公开评论用药医嘱(处方)的合理性。
第十四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患有精神病、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者,应调离工作岗位。
第三章 环境、设施与设备
第十五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面积应能保证洁净区、辅助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划分,保证人流和物流的合理流向、衔接与管理。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洁净区、辅助工作区应有适宜的空间摆放相应的设施与设备;洁净区应含一更、二更及操作间;辅助工作区应含有与之相适应的药品与物料贮存、审方打印、排药准备、成品核查包装和缓冲更衣等功能室。
(二)总体区域设计布局、功能室的设置和面积应与工作量相适应。
(三)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流和物流出入应按照规定走向,严禁违规作业;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间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相应设施。
第十六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环境、路面、植被等不会对调配过程造成污染,洁净区采风口应设置在周围30m内环境清洁、无污染地区,离地面高度不低于3m。
第十七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有相应的设施、设备,保证静脉用药调配、成品质量和供应服务管理。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选址应位置适宜,便于与医护人员沟通和成品的运送。 (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有足够的照明度,墙壁颜色应适合人的视觉。
(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顶棚、墙壁、地面应平整、光洁、防滑,便于清洁,不得有脱落物;洁净区房间内顶棚、墙壁、地面不得有裂缝,能耐受清洗和消毒,交界处应成弧形,接口严密;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
(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设置有防止尘埃和鼠、昆虫等进入的设施。
(五)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内安装的水池位置应适宜,不设地漏,不得对静脉用药调配造成污染。
(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洁净区应设有温度、湿度、气压等监测设备和通风换气设施,保持静脉用药调配室温度20~26℃,相对湿度75%以下,保持一定量新风的送入。 (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淋浴室及卫生间应在中心(室)外单独设置。 第十八条 药品、物料贮存库及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应能确保各类药品质量与安全储存为原则,应设冷藏、阴凉和常温区域,库房相对湿度75%以下。药库应干净、整齐,门与通道的宽度应便于搬运药品和符合于防火安全设施。有保证药品领入、验收、贮存、保养、拆外包装等作业相适宜的房屋空间和设备、设施。
第十九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购置的仪器、设备须经过国家法定部门认证,具有合格证书,其生产厂家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条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仪器、设备的选型与安装应符合易于清洗、消毒和便于操作、维修和保养。衡量器具准确,具有法定质检部门检验合格证,并定期进行校正。
第二十一条 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二条 洁净区更换空气过滤器以及进行有可能影响空气洁净度的各项维修后,必须经运行检测达到洁净级别标准,并经验收签名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静脉药物配置教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