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陈先驹 劳社保0902 2402090235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大量务工人员的进城,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日趋突出。研究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对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及国家社会的稳定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整理总结了近年来学者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文献,对各派观点予以归纳和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希望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险; 保险模式; 筹资模式 正文: 一, 引言

邓小平早就明确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 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2006 年我国乡村人口为7.3742 亿, 占城乡总人口数的56.1%。“三农”问题是政府放在重中之重的问题, 农民问题应是其核心, 而老年农民问题可以说是农民问题的“硬核”, 其能否解决及解决程度、速度如何, 涉及到几代人福利。探讨农村养老问题, 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 我国理论工作者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 学术界存在着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 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但应该综合各种养老保障措施, 使其共同发挥作用。姚远认为我国“未富先老”的形势提出了继续农村家庭养老的客观要求, 但农村家庭养老能否继续维持, 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或建立农村家庭养老所需的运行环境。其中, 老年人作为家庭养老的对象, 子女作为家庭养老的实行者, 社会作为家庭养老的基础和保证是运行环境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张仕平 在肯定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和主渠道作用将长期存在的同时, 指出家庭养老的传统内容会更新, 新型的家庭养老才是养老社会化之前农村最主要的养

老方式。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养老终究会取代家庭养老, 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徐勤从农村家庭养老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出发, 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 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 她认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的两个方面, 一方的削弱应以另一方的增强为前提, 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 供养力下降, 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形势下, 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是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樊海林认为中国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终究要被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他从农村社会养老现实需求及供给条件出发指出, 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进步, 养老方式必然将由家庭向社会过渡, 其中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是养老模式变迁的内生动力, 政府则为强有力的外生动力。 三,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

观点一:在农村建立起全面的养老保险制度条件已具备。据尚长风的推算,如果按照分批、分期、逐步推进的做法,只要以财政收入总额的 1% 左右就基本上能够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对资金的需求。卢海元认为只要对现行农村发展政策进行微调,政府就能既承担起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又收到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等多重政策效果。

观点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尚不具备。王国军运用保险精算技术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结果是我国当前总体上不具备全面建立农村社会年金保险的条件。但由于我国区域差异较大,东部的区基本上具备投保条件,中部地区个别省份具备投保条件,整个西部几乎都不具备投保条件,因而在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农村养老保险应缓行。杨翠迎、张晖等人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

四,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模式一:分类分层。郑功成认为,一个较为合理的政策取向是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问题进行分类处置,优先考虑已经非农化、城市化的农村户口劳动者,优先考虑响应国家号召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优先在发达地区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发展。陈志国认为中国应该改变目前农村既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可实施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接近的制度形式;在农村中等收入地区,农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养老金产品来实现。总之,在一种渐进的动态整合中,逐步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统一。

模式二:“三结合保障”。杨翠迎认为,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养老三种主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方能解决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需要。袁春瑛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下,

多管齐下,提高土地的保障能力,使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得以发挥,并在此基础上立足各地实际,分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三者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模式三:创新制度。卢海元指出,“实物换保障”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以特定方式将其拥有的农产品、土地和股权等实物转换为保险费,分别设计现实可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案。年轻农民实行“产品换保障”;老年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实行“土地换保障”;进城农民工实行“产品换保障” + “土地换保障”的“双轨制”。闫艾茹和孙洁认为,根据中国国情,政府目前不可能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提供巨额的财政补贴。建立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缴费确定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现实选择,也符合国际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 五,两种筹资模式的比较

养老保险有两种基本的筹资模式, 即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目前, 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究竟史适合采用哪种模式, 学界还没能给出一致的答案,而从储蓄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 两种养老保险模式孰优孰劣也还没定论。最后从社会福利角度看, 学者们的研究均表明现收现付制在当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封进假设个人效用是其消费水平的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效用函数的加权平均, 运用两期迭代模型进行研究, 并运用这一框架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数据分析养老保险体系, 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状况支持以现收现付制为主的养老保险体系, 以便发挥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获得最大社会福利。徐梅、邱长溶基于两期迭代模型, 将混合制养老保险和收入分配因素通过分别设定变量引入到个人消费函数中, 通过从税率和统筹比率对个人效用的边际影响分析, 得出工作一代的低收入阶层的效用会随着统筹比率增加而增加, 因而他们会造成更高的统筹比率; 而工作一代的高收入阶层则相反, 他们会反对更高的生产率。运用这一框架分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表明: 我国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 低收入人口增加, 社会要求有更大比例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 老龄化问题出现时, 加剧了社会对养老保险规模和现收现付制的更高要求, 在老龄化问题无法避免的

情况下, 缩小收入差距成为减少养老保险的社会负担和财政负担的一条有效途径。袁志刚、葛劲峰对由现收现付模式向基金模式转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们运用迭代模型来分析和论证现收现付制的运行机制, 用索洛模型分析完全基金积累制的运行机制, 并指出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模式转轨的理论根据, 在于储蓄率低于黄金率的水平。针对中国养老保险, 他们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储蓄率高于黄金率水平, 目前转轨从时机上讲不一定是恰当的。何樟勇、袁志刚结合中国经济运行的有关数据, 指出当前中国的实际经济仍处于实际利率小于经济增长率的动态无效区域, 在此区域现收现付制可以有力改善经济中资本积累过度的缺陷, 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获得帕累托改善, 因此采取现收现付制更适合当前中国的情况。 五,简要评论

第一, 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第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仍处在争论之中。第三, 缺乏对非经济影响因素的理性分析。在分析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因素时, 大多数学者偏爱从经济因素去看问题。在中国农村, 笔者认为, 传统文化、道德伦理以及价值观等非经济因素在更大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Aaron H J.THE Social Insurance Paradox [J].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32.1996

[2] Fleurbaey M.Quelle Justice pour les Retraites[J].Revued’Economie Financiere,vol.23,1992

[3] 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4] 何樟勇,袁志刚.基于经济动态效率考察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J].世界经济,2004;(5)

[5] 袁志刚,葛劲峰.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的经济学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3;(4)

[6] 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7] 杨翠迎.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7;(5)

[8] 肖严华.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最优社会保障基金的确定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

[9] 罗世瑞.发展商业人寿保险解决农民养老问题[J].经济师,2004;(1)

[10] 徐梅,邱长溶.不同群体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4)

[11] 梁鸿.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12] 马利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请缓行[J].探索与争鸣,1999;(7) [13] 杨翠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何去何从[J].商业研究,2005;(8) [14] 徐勤.农村的家庭养老能走多远[J].人口研究,1997;(6)

[15] 樊海林.中国农村养老模式变迁前景展望[J].人口研究,1997;(6) [16] 陈彩霞.经济独立才是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首要条件[J].人 口研究,2000;(2)

[17] 姚远.从运行环境的变化看农村家庭养老的发展[J].人口 研究,1997;(2)

[18] 张仕平.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研究[J].人口学刊,1999;(5)

[19] 陆解芬.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中的任用[J].理论探讨,2004; (3) [20] 王国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思路[J].科技导报,2002; (9) [21] 乐章.现行制度安排下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参与意向[J].中国人口科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文献综述陈先驹劳社保09022402090235摘要:当前,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大量务工人员的进城,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日趋突出。研究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对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及国家社会的稳定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整理总结了近年来学者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文献,对各派观点予以归纳和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c9w19xnht2mdyx42w6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