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茂名市建市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9月23日)
罗 荫 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60年前的金秋10月,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这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划时代的跨越,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起点。站起来的亿万人民从这里出发,60年间演绎了前所未有、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迁,谱写出追求富裕、走向强盛的壮丽诗篇。在新中国6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茂名市建市50周年,共同见证茂名人民在新中国的大家庭里的奋斗历程,分享50年的辉煌成就,展望茂名发展的美好未来。这是我们对新中国60周年大庆的最好献礼!
茂名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巾帼英雄冼夫人,终身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中央权威,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功垂千古,深受历代人民群众爱戴景仰,是广东、海南人民及东南亚等海外侨胞心目中的“岭南圣母”。她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被江泽民同志誉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茂名更是一个受历史机遇特别垂青的城市。在新中国建
- 1 -
立之初的1955年,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决策在茂名建立石化基地,利用茂名地区丰富的油页岩资源,生产人造原油,从此开启了茂名发展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很难得的一次历史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当时全国只有156个大项目,茂名占了一个,而且是广东唯一的一个;第二,当时沿海处于备战时期,国家原则上是不会在这里布局重化工业的;第三,如果大庆油田早发现几年,国家也不会在这里搞人造油;第四,如果这个项目不是地处沿海,靠天时地利转型为加工中东国家的进口原油,也不会有后来的发展……这种种的因缘巧合,使茂名不仅赶上了新中国第一次工业化浪潮,而且在改革开放后得以发展成为在全国、全省有重要地位的石化工业城市。所以说,茂名人民有福气、有底气,充满自豪感、自信心。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茂名市,5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使近12000平方公里的茂名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个实力雄厚、国内外闻名的石油化工一体化基地在这里诞生,一座新兴的、蓬勃发展的现代化美丽海滨城市从这里崛起。茂名正脱颖而出,成为镶嵌在南中国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50年来,茂名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195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仅2.78亿元。50年后的今天,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GDP1217.84
- 2 -
亿元,比1958年增长76.3倍,年均增长9.1%(按可比价计算,下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茂名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90年至2007年,GDP增速连续18年保持在2位数以上,年均递增15.0%,比同期全国年均递增9.7%高出5.3个百分点。全市人均 GDP由1958年的106元/人增加至2008年的20013元/人,增加143倍,年均增长10.5%,是环珠三角地区第一个人均GDP突破2万元的城市。地方财力明显增强,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37亿元,比1958年增长128.9倍。2005年,我市首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2008年,经济总量和来自茂名的财税总收入(161.4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八,位居东西两翼地级市首位。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应对百年未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经济增长呈现回暖上升、逐月加快的态势,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比第一季度增幅(4.7%)提高2.8个百分点;1—8月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3%,比第一季度增幅(-3.1%)提高1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比第一季度增幅(-5.7%)提高8.5个百分点。
50年来,茂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二、三产业迅速崛起。建市初期,我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小商品买卖为主,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50年后的今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构筑起了多元化的产业支撑体系。三大产业比重从1958年的68.0:8.6:23.4到2008年的18.8:41.6:39.6,非农产业的比重提高了49.2个百分点。
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规模不断壮大,体系更加完善。形成
- 3 -
了石油、化工、电力、建材、食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639.09亿元,工业增加值455.90亿元,比1958年增长870.8倍,年均递增14.5%。轻重工比为2:8,重化工业比例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茂名石化公司已由昔日的小炼油厂发展成为拥有年炼油能力达1350万吨,近期扩建后将达到25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达1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我市的原油加工量、乙烯、汽油、塑料树脂及共聚物产量分别占全省的44.7%、47.4%、47.7%和43.3%。全市现有重化工业企业465家,规模以上的16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3%),其中石油化工企业105家,占64.4%。年产值超亿元的重化工业企业34家,超10亿元的6家。全市税收收入有七成来自工业。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1.86亿元,比1958年的0.65亿元增长149倍,年均增长10.5%。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59亿元,比1958年增长429.7倍,年均递增12.9%。市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连锁贸易企业。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外向型经济逐步壮大。特别是近20年来,我市累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22.5%。有400多家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推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与六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
50年来,茂名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
- 4 -
善。建市初期,农业生产方式极为落后,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茂名通过大力发展以“三高”农业为主的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实现了“三个第一”、“三个最大”。 即:农业总量全省第一。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71.72亿元,增加值完成229.5亿元,比1958年增长23.4倍。蔬菜总产量全省第一。蔬菜种植面积130.73万亩,总产197.48万吨。肉类总产量全省第一。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60万吨。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59.11万亩,总产量217.6万吨。其中荔枝145万亩,产量占全省的1/2,全国的1/4,全世界的1/5。全省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72.1万亩,总产量131.03万吨,粮食总产量多年来位居全省第一。全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罗非鱼养殖水面30万亩,年产罗非鱼15—17万吨,占全省的1/3,全国的1/6,全球的1/12。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产品知名品牌不断增加。2008年全市35家农业龙头企业,平均每家带动农户4777户,平均每个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收入4663元。获得省、部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国家级无公害产品51个;农副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目前已拥有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09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告别泥砖房工程”,改造泥砖房30多万户,受益农民150余万人,规划建设了一批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公路,92 %的村委会已通硬底化公路,解决了48.69万群众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改善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