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把考证和实践课程设置结合起来,修改课程内容,变相改变了实践的性质。考证是不能代替实习实践的;二是一些中职学校在学生毕业最后一年或半年让学生们实践和顶岗实习,但并没有实践或实习之实,而是让学生们自行在毕业前找到工作。总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 招生考试不规范
国外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策略,规定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都可在高校注册入学,中职学校毕业生只要取得这种学历就有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资格。我国中、高职在招生模式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急待制定规范合理的考试制度,既满足中职学生提高技能水平的需要,又可以提高高职生源的质量。招生考试的合理规范,使优秀的中职毕业生都能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也是影响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质量的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
3 中高职教育衔接途径分析
中高职衔接包括:“优化培养目标的衔接、优化专业设置的衔接、优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衔接、优化教学内容的衔接、优化教学资源的衔接、优化人才成长途径的衔接、优化质量评价的衔接、优化行业指导的衔接、优化教师培养的衔接、优化校企合作的衔接”等十个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也提出,要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的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针对前文中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将中高职教育衔接途径总结为“三性三型”,具体如下:
3.1 专业设置的一致性
中高职专业设置要尽量一致。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高职在增设和调整相应的专业时,要面向支柱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实现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趋同性。另一方面,中职的专业设置口径变宽,逐渐向高职的专业设置靠拢。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拓宽专业口径,增强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因此,要使中高职实现较好的衔接,就要改变以往专业划分过细的局面,特别是中职阶段要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与高职专业的对应性。总之,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2 培养目标的层次性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都是对人的职业或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的依据是行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规定。二者有一致性,又有着包含职业能力的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层次差异性。职教专家姜大源曾指出高职和中职是同一类型的教育,都姓“职”,具有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其区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别是“类型中的层次”问题。
3.3 招生考试的定向性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原中职升入高职的招生办法,基本上是以笔试为主,按统考成绩决定是否录取,基本没有考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潜质,没有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重知识轻技能、专业对应行业不对、中高职内容重复等违背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区域性、行业性特点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增加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这为在课程体系一体化之下,实施定向招生提供了政策依据。通过“知识+技能”的入学考试,选拔优秀中职学生进入高职的对口专业学习,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
3.4 课程教师的双师型
尽管“双师型”内涵和标准各有不同,但学者专家都认识到课程教师的“双师型”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中高职课程体系贯通及培养目标确定后,高质量课程教学实施者就是课程教师,而中高职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则要求其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必须是双师型的。
目前,急待加强两方面的合作和沟通。一是地方行政部门与中高职院校的合作和沟通,地方行政部门发挥统筹作用,中高职院校发挥引领作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面对区域产业的“双师型”师资建设规划和实施途径;二是中高职院校间的合作和沟通,二者应按照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类别,共同组建教学团队,研究中高职教材与内容衔接等问题,共同开展课程及其相关的基本建设。
3.5 学生实践的基地型
实践教学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最大特色。实践教学的实施首先需要仿真或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因此,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实践基地在建设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与中高职的课程体系相配套。防止盲目建设,或贪大求全,或重复建设浪费资金。二是要有特色并实用。可以产学研结合,使基地在教学与实践上共享共用、共同管理的特点,使基地成为学生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综合得以培训的场所。
3.6 发展方向的区域型
中高职衔接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为目标的,违背这一特点的中高职衔接,注定不会成功。有时,一些国家或省级的支柱性产业,要打破职业教育资源的条块分割、地域分割,实现资源整合创新,要实施跨界衔接。这样既能满足这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些产业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需求,又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4 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中高职教育的科学、有效衔接,形成了各种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如“3+1”模式、综合高中模式、“3+2或3+3”模式等。限于篇幅,本文不对这些具体模式作分析,只谈这些模式在形成和运用中的借鉴和创新。 4.1 模式的借鉴
世界各国大都把发展职业教育看作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目标,许多发达国家,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和发展职业教育,保持着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建立和完善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因此,借鉴发达国家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建立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形成和运用,有一定启示作用。
从借鉴对象上看,国外模式有:日本模式、英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芬兰及韩国模式。如职业教育曾被誉为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腾飞、民族振兴的“秘密武器”。
从借鉴内容上看,有文凭等值衔接、通过预备教育 (专门补习或工作经历)衔接、教学大纲与内容的系统性衔接、学制一体化模式衔接等,这些衔接的代表性国家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