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原卷版)
一、选择题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 多种野兽化石,
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会种植庄稼 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这表明( )
A.禹实行独裁专制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王权已出现雏形 D.禹对地方直接控制
3.西周时期同姓、异姓都可以作为卿大夫之室的私属家臣。家臣对家主忠心不二,即便是到春秋
初期,家臣忠于家主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家臣与家主之间关系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
A.家臣的职能就是为家主服务 B.家臣受政治和血缘的约束 C.“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型 D.儒家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
4.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
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 )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
1
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6.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文化代表有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北方辽
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些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和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各区域文明中我国最早 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特点 C.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D.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
7.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
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具有民主色彩 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 D.神权王权结合
8.《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于万年,惟王
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
9.战国后期的《魏户律》禁止无子嗣之家收养其他家的孩子,禁止无力娶妻者入赘女家。这一规
定的目的是( )
A.维护宗法制度 B.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2
C.加强中央集权 D.树立法家思想权威
10.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
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
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D.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
11.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 “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
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12.朱凤瀚曾说:“周人克商成功后,不仅占据了殷商旧地,且更扩展了势力范围,领土广袤,
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然当时危及王朝生存者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所谓戎狄蛮夷。”材料体现西周( )
A.推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B.取代商朝的必然性 C.加速大一统的合理性 D.疆域扩大的迫切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